7.7分,罕见病的纯生信分析,简单且分高!
生信小课堂

影响因子:7.7
研究概述: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 PCL)是一种以外周血和骨髓中浆细胞增殖失控为特征的罕见肿瘤,分为原发性PCL (pPCL)和继发性PCL (sPCL)两种。pPCL的发生没有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先例,而sPCL是由先前的多发性骨髓瘤(MM)引起的。PCL患者的侵袭性行为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领域。
本研究旨在确定参与pPCL攻击行为的复杂基因网络中的信号流,并通过一系列系统生物学方法靶向具有合适候选药物的枢纽基因,这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个针对PCL的转化生物信息学方法。
作者从GEO数据库中获取PCL数据集,使用GEO2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接着使用DAVID对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 11.5获得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并在Cytoscape 3.7.2中分析,获得关键枢纽基因。最后使用DGIdb、DrugMAP和Schrodinger’s version 2022-1研究这些关键枢纽基因与合适候选药物的相互作用。
关于非肿瘤生信,我们也解读过很多,主要有以下类型1 单个疾病WGCNA+PPI分析筛选hub基因2 单个疾病结合免疫浸润,热点基因集,机器学习算法等3 两种相关疾病联合分析,包括非肿瘤结合非肿瘤,非肿瘤结合肿瘤或者非肿瘤结合泛癌分析
4 基于分型的非肿瘤生信分析
5 单细胞结合普通转录组生信分析
目前非肿瘤生信发文的门槛较低,有需要的朋友欢迎交流
研究结果:
一、DEG 识别 PCL 中的肿瘤和抑癌基因调控
1. 使用R软件对GSE164703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CL(|log Fc| >1和p值<0.05)共有10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9个基因上调,65个基因下调(图2)。其中MDB1是上调的癌基因,而ADAMTS18,VIL1,XIST,SOCS1,FBXW7,PRICKLE1和CDH4等抑癌基因在PCL患者中下调。

二、上调和下调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1. 作者根据基因计数、富集倍数、p值和FDR,对GO和KEGG通路的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了富集。上调基因的富集导致5个生物过程(DNA甲基化的调节,X射线应答,蛋白水解负调节,衰老和子宫内胚胎发育),1个细胞成分(核质)和2个分子功能(DNA结合,甲基-CpG结合)的显著调节(图3A)。
2. 同样,下调基因的富集导致6个生物过程(蛋白质泛素化,蛋白质修饰过程,小脑颗粒细胞前体增殖,细胞蛋白质修饰过程,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和转录正调控,DNA模板化),1个细胞成分(核体)和3个分子功能(磷酸酪氨酸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 转录辅激活因子活性)(图3B)。

3. 上调基因的富集显著调节了几种KEGG通路,如鞘脂信号传导,细胞凋亡,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癌,膀胱癌和HPV感染,而富集的下调基因调节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通路(图4)。

三、蛋白质网络相互作用和无监督数据分析
1. DEGs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显示出85个相互作用的节点,31条边缘,平均节点度为0.729,平均局部聚类系数为0.224(图5)。


四、从蛋白质网络相互作用中鉴定枢纽基因
1. 使用Cytohubba插件的12种不同拓扑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每种方法中排名前5位的基因,进一步分析了DEGs的PPI网络。共有11个基因(TP53,SOCS1,MAPK1,MBD3,YES1,USF1,VAV2,CDH4,CDC14A,SORT1和FBXW7)被反复排在前5位。(表5)

2. 利用局部和全局拓扑分析方法研究枢纽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枢纽基因网络都基于短路径长度(图6)
-
此外,作者鉴定了5个枢纽基因(TP53,MAPK1,SOCS1,MBD3和YES1),它们在拓扑分析方法中占50%,被认为是负责PCL的关键分子,而TP53、MAPK1、SOCS1和MBD3来自聚类2,YES1来自聚类1。因此,针对聚类2可能是解决 PCL 的更好策略。
五、筛选针对枢纽基因的合适候选药物
1. 筛选5个关键枢纽基因与合适候选药物的相互作用:TP53与38种不同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样,预测MAPK1与3种不同的药物(依托泊苷,米托蒽醌和索拉非尼)相互作用。
预测YES1与9种不同的药物相互作用(克拉屈滨,达沙替尼,伊布替尼,伊马替尼,米托蒽醌,帕唑帕尼,帕纳替尼,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
- 此外,在所有关键枢纽基因中,TP53和MAPK1预计与ALT-801(急性髓系白血病2期),APG-115(前淋巴细胞白血病3期),APR-24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期),HDM201(血液恶性肿瘤1期)和COR-D(T细胞白血病临床前)相互作用,后者使用DrugMAP鉴定。然而,这些潜在的候选药物仍处于临床/临床前试验阶段,尚未获得批准。
六、候选药物与枢纽基因的结合亲和力和相互作用
1. 所有被临床批准的抗癌候选药物都被考虑用于对接研究。共有37种候选药物与TP53(PDB:3DCY)对接,其中奥沙利铂具有最高的结合亲和力(-6.891 kcal/mol),其次是甲氨蝶呤和替莫唑胺。
-
3种候选药物与MAPK1(PDB:4H3Q)对接,其中米托蒽醌具有最高的结合亲和力(-6.741 kcal/mol)。同样,在9种候选药物中,发现帕纳替尼对YES1具有最高的结合亲和力(-5.289 kcal/mol)。具有最高结合亲和力的候选药物的相互作用已被表示(图7)。
图 7.(a)奥沙利铂,(b)米托蒽醌和(c)帕纳替尼分别与p53,MAPK1和YES1相互作用的三维和二维表现。紫色箭头代表氢键相互作用。两端的绿线表示 pi-pi 堆叠。
研究总结:
由于PCL发病率低,侵袭性强,发病快,因此很少被研究。在目前的研究中,作者检查了枢纽基因在新诊断的PCL个体中的表达及其相关途径,发现TP53、MAPK1、SOCS1、MBD3和YES1可能是PCL侵袭性预后导致生存率低的标志性枢纽基因。
此外,通过转化生物信息学方法评估了潜在的治疗候选药物:奥沙利铂、米托蒽醌和帕纳替尼对TP53、MAKP1和YES1具有结合亲和力,为治疗浆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一种策略,然而,这需要通过适当的湿实验室实验进一步验证。
目前研究中用于分析特征基因的57例pPCL患者样本不足以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故接下来的研究思路应为使用更多样本对结果进行额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