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翻译乃大道》阅读心得

2017-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绵绵羊_6461

这几天一直在读余光中先生的《翻译乃大道》,作者分析了五四以来翻译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中文受西化影响出现的种种问题,了解到五四至三十年代,一些大家提出了摒弃中文全盘西化的观点,也够偏激的。通过作者的分析,知道了怎么样算是好的中文表达。翻译和中文表达中常见问题摘录如下:

1.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公式化的翻译体:

When:当……时候

见ly就“地”,如:慢慢地走

翻译中慎用的几个字:所、关于、有关

公式化的翻译体还有一大毛病:不能消化被动语气。中文的被动态是无须点明的。

(2)欧化分子的毛病:

见字不见句;以为英文的任何字都可以在中文里找到同义词;以为把英文句子的每一部分都译过来后,就等于把那句子译过来了。(P80)

(3)在翻译中对付繁复长句之道,不一而足,有时需要拆开重拼,有时需要收尾易位。一般译者只知顺译,而不知逆译才像中文,才有力。(P169)

2.中文生命常态:措词简洁、语法对称、句式灵活、声调铿锵

中文式微的结果是舍简就繁,舍平易而就艰拗,滥用大而无当的名词(理解方式、高度、爱国主义),乱使浮而不实的动词(是具有着、存在着)。

(1)滥用代名词

(2)并列、对立关系“和”字包办

(3)关于、有关、由于等介系词用得太多,文句关节不灵活。

(4)中文西化最触目、最刺耳的就是被动语气。

(5)单纯动词分解为“弱动词+抽象名词”的复合动词。

(6)虚字冗词。

之前,没有刻意留心过自己的行文方式,在作者的引导下,发现作者提到的这些问题,我在行文中也经常出现。现在明白原来冤有头、债有主,都是翻译和西化惹的祸。当然,翻译和西化也滋养了中文的发展。作者主要是针对一些不流畅的、别扭的、僵硬的表达而言,往后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出现这样的硬伤。

余光中先生在散文写作中提倡“白以为常,文以应变”,这需要深厚的古文功底,才能灵活应变,但对年轻人来说已是奢望。每个人表达风格不同,但可学习、可借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