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诗文圈

妙出蓬莱天籁声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83人  张哲民

古往今来,铜山蓬莱仙景是诗人墨客最喜欢到此游览作乐、临海赋诗的景点之一。回顾自己几十年的蓬莱缘,竟然是优美的诗篇为媒。

学生时代,我就从那首家喻户晓的《铜山十八景》诗里知道了蓬莱仙景,并一直深深印在脑海里,一句“蓬莱仙景开圣迹”让我浮想联翩,蓬莱仙境在哪里?蓬莱仙景那里有蓬莱阁吗?那里有八仙过海吗?那里好玩吗?一切不得而知。

第一次领略到蓬莱的美纯属偶然。参加工作后,经常陪同客人去东山各个景区。有一次去风动石景区,我突发奇想,想从澳角尾“死狗坑”那条路进去,当时这里是没路的,我想欣赏一下沿途原生态的异石奇礁,飞鸟惊涛。我们从“福兴宫”下到海边,沿着陡峭的壁石,走过一个喇叭型的峡谷,这个峡谷就是“蓬莱坑”。沿途海景十分优美,突然一座陡峭直立的大石壁横亘在面前,我们小心翼翼地翻过悬崖峭壁,一抬头发现这座直立险峻的石壁中间竟然有个洞,洞里赫然写着“蓬莱”两个字,里小口大,里面有一米半左右,外沿三米多,东边可看到塔屿,西边一块巨石堵住,南边面向大海。洞里蓬莱两字也不大,每字有二十几厘米见方。我不禁惊喜地叫起来,原来这就是蓬莱啊!我们爬进石洞里,惬意地坐在滑滑凉凉的石头上,一阵凉风迎面而来,眼前尽是嶙峋怪状的礁石,渔船隆隆穿梭往来,碧波万顷直到天边。当时的感觉是这里真美啊,犹如进入仙境!至此以后,我就深深喜爱上“蓬莱仙景”这一美丽的地方,常常带亲朋好友来这里玩。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季周末,我和几个冬泳队朋友一起吃饭,酒酣之后,我又想起蓬莱洞,就提议大家去那里玩,并买毛笔和红色油漆,把“蓬莱”两字描红,为家乡的文物保护做些微薄贡献。大家都不知道家乡还有这么一个好玩地方,欣然而往,玩得十分开心。

欣赏蓬莱仙景必须有诗。蓬莱为何称为仙景呢?我真正领悟到还是从诗赋里开始的。随着对蓬莱认识的加深,对蓬莱也越来越喜爱。那时还没有栈道,有一次,专门请一个画家和我一起攀着悬崖来到这里写生,画一张《蓬莱渔舟图》挂在家里。出于对蓬莱的痴迷,我几乎搜集到所有铜山地方书籍关于对蓬莱的文章和咏赋。请县书协主席黄友山帮我书写一幅家乡诗人洪干堂和高传顺吟和《游蓬莱仙岛》的书法作品挂在大厅,日日欣赏,日日咏诵。每每读到洪干堂“披襟荡尽尘千斛,剩有丹心映日红”时,就仿佛看到洪老先生披着衣服,正气凛然,坦荡磊落地站在山巅上,临海赋诗的感人场景;而读到高传顺“亦知地僻无人至,始有岩栖脱俗翁”之句,非常仰慕高老先生那种超然脱俗,自在而乐的诗人气质。咏诵这两首诗一久,我仿佛和这两位老先生一样,渐渐感受到蓬莱的一种纯净无尘染、淡然不俗的仙景啊!两位老先生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深厚的底蕴,他们又怎么能那么贴切地融入蓬莱仙景中而写出这么优美的诗篇呢!

《铜山志》是这样介绍蓬莱仙景的:古称“蓬莱仙跡,近汉崛宫,临海有大石,石含下巨浪吞吐,中一洞穴,有仙人跡在焉,可容三四人,清幽绝佳,别有天地,一胜也”。今天的蓬莱洞就是古人所说的仙跡。古人又是怎样欣赏蓬莱仙景的呢?《铜山志》记载了一个叫陈文焕的诗人写道“泉如甘露润诗喉,身在神州不记游。石洞恰容三两客,熏风入座尽仙俦”。这首诗说明仙跡就是这个只能容两三人的石洞,在石洞里,每当熏风吹来,就有一种“仙俦”的享受。清乾隆《铜山志》作者陈振藻也这样赞美蓬莱仙跡“清幽佳境恍仙台,巨跡长留绝俗埃。何用遐寻鳌擎处,海滨自早有蓬莱”。陈振藻除了说明这个石洞如仙台,还说明仙跡历史悠久,非常洁净,超凡脱俗。这些诗作的共同特点是都从自然美的角度来阐述蓬莱如仙景般。这个时期,我还常吟诵家乡另一位诗人游智雄老先生的《蓬莱听乐》,他是这样描写蓬莱的:“锣鼓何来侧耳听,管弦断续诉幽情。咚咚恰似潮州乐,妙出蓬莱天籁声”。那时,我不理解游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蓬莱,多年来这个疑问一直搁在心里。

深入感受蓬莱的仙气才是这个景点最奇妙的所在。解出这个答案,升华这一感受却又是诗和传说的碰撞。去年夏天,我和一个家住在蓬莱坑上面的朋友一起在木栈道散步;走到熟悉的蓬莱石洞上边时,朋友不经意地说,这里传说以前有一艘船载着一个潮剧戏班,不幸在这里翻船了,从此以后,每逢刮大风,这一带就隐隐约约有潮戏演唱的声音。啊!这时,我一下子想起游智雄先生的那首《蓬莱听乐》诗来了,他不就是注解在这里的大海边,一片巨石覆盖着地面,潮流出入其中,发出或锣鼓齐鸣,或如管弦细奏之音吗?我赶紧对朋友说,我们下去石洞里坐坐。坐在石洞里,这回我无暇欣赏奇礁和碧波了,只有静静地坐在石洞里,这是千百年来被认为是仙跡的石壁,黄白相间的石板是那么洁净,望着石洞前一块被打掉一大半的巨石,以及旁边一块小的片石,覆盖在地上。此时,一条长长海浪突地涌入,“咚”的一声拍在石壁上,又退下去,碰到再涌入的潮水,形成“咚咚鼓响”,还有一些类似不知名的乐器发出“铿锵之声”,这恍如一场潮戏班在演奏,真是奇妙啊!十分可惜的是,前面这块名叫“甜粿角”的巨石在文革时期也难逃厄运,靠岸上大部分被打掉了,至今铁钎的痕迹还在,只留下深入海里的那一小部分,还好旁边另一块石头覆盖下还有一个可以作共鸣箱的小洞,能形成回音。上世纪七十年代,游智雄老先生听到的潮州戏乐估计已经不是很完整了,能完完整整听到潮州戏乐的应该是明朝的文三俊,不信你听他在《蓬莱仙跡》中曰:“解佩寻前迹,吹笙厕旧班。何须填沧海,始得入仙关”。

前几天,笔者陪同铜陵文促会的几位同好到蓬莱仙跡,又一次来到这个不知来了几趟的石洞里,我们躺在仙跡上,倾听着巨浪涌入下面的巨石洞里,涛声拍响回音而演奏的潮戏音乐。此时只有静静地欣赏潮乐,一时诗兴随潮乐涌起,不禁咏出:“蓬莱壁立栈桥悬,塔屿奇礁古洞前;澎湃潮音风伴至,我随巨石唱新篇”。蓬莱仙景就是这么奇妙!蓬莱之妙,妙在听潮!这种天籁般的潮音,配上这里的巉岩、奇礁、海天,才俨然成为仙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