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樊语商每天写1000字读书

流行又牛Ⅹ的思维导图,其实有极大的缺陷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25人  樊荣强
思维导图

文/樊荣强

1.2  思维导图的缺陷

思维导图最近些年风靡全球,东尼﹒伯赞的经典著作《思维导图》2009年由中信出版社引入出版后,中国人也掀起了学习思维导图的热潮。在此,我顺便谈谈对思维导图的评价。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东尼﹒伯赞指出,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节点,每一个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节点。

然而,学习思维导图,人们普遍觉得困难的是:由一个节点往外发散的时候,立足点或者依据是什么。东尼﹒伯赞在《思维导图》中讲到:

下列基本分类概念组已被证明在多种思维导图制作中特别有用:

基本问题——怎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是什么/是谁/哪一个。

部分——章/节/主题。

性质——事情的特征。

历史——事情发生的时间只有顺序。

结构——事情的外形。

功能——做什么事情。

过程——事情是怎样发展的。

评估——事情有多好/多少价值/多少益处。

分类——事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定义——事情的含义是什么。

个性——人们是什么角色或具有什么特点。

东尼﹒伯赞的这段文字,本来应该是该最有价值的部分,可惜他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把它深入解析,以至于许多人学了很久也对如何画好思维导图不得要领。

其实,如果你理解“思考=提问-回答”的定义以及我在后面将讲到的“立题”这一概念,那么,你就会明白,上面引述东尼﹒伯赞所列出的基本问题及分类概念组,它们不仅是一些关键词,更应该转换成疑问句,都是一些非常好的提问方向。因此,由中心点和每一个节点向外发散,无外乎就是以上面东尼﹒伯赞所列出的基本问题及分类概念组作为基点,从不同的方面提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疑问,然后给出答案,就形成了下一层的多个节点。

我曾经在一个青少年暑期口才培训班上,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教孩子们画思维导图,把每个题目的中心点和每个节点向外发散都视为“问-答”关系,效果立竿见影。当天晚上就有学生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樊老师,你太厉害了,我的孩子曾经参加过思维导图的培训班,学了一个星期都没有学会,你一个下午就把他教会了,而且画得很好,太感谢你了!”

如果你有不明之处,欢迎留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