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读书简友广场

苏轼的朋友圈 || 汲江煎茶

2023-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风无影

苏轼在海南写了很多诗词,没有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华丽,也没有前后赤壁赋的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只有平平无奇的字里行间,却已惊艳千年。

蘇軾北歸,在雷州與秦觀相遇,秦觀寫下這闕「江城子 南來飛燕北歸鴻」

江城子 (南來飛燕北歸鴻)

南來飛燕北歸鴻

偶相逢

慘愁容

綠鬢朱顏

重見兩衰翁

別後悠悠君莫問

無限事

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

莫匆匆

滿金鐘

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

後會不知何處是

煙浪遠

暮雲重

这首词意境优美,易懂,不解释。

自題金山畫像詩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前两句,都是出自庄子

《庄子·齐物论》中有道:心似已灰之木。庄子解释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不系之舟:指不用绳索缚住的船,比喻自由自在。语出《庄子·列御寇》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初读以为是内心悲伤暗淡,寂寞沙洲冷。殊不知这才是心神自在,不二之境。

汲江煎茶

——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这首我最喜欢,这是苏轼在海南煎茶的场景,很简陋,也不讲究,但是内心怡然自得。

以前的苏轼可不是这样的,在入京考试那会,苏轼写《试院煎茶》诗,详细记述他的煎茶方法,以为第一要有新鲜的泉水,注入铫中,先用文火慢慢烧,一面取出精琢的石碾来,将翠绿的茶饼放入碾船里,细细研磨,一面静听壶中水沸的声音。

水有三沸。初发,水泡仅如蟹眼一样微细;逾时,沸声渐大,如风动簧管,嘈嘈低吟,则壶中水面,起泡已大如鱼眼,是为一沸。到这时候,应将炭火煽旺,使鲜红的火焰不断跃起,是谓“活火”。活火急煎,壶水便四向腾涌,散如滚珠,沸声益发激越清澈,是为二沸。二沸是“汤”之最佳火候,过此,壶水腾波鼓浪,是为三沸,汤已太老了。

碾好的蒙茸新绿,放入茶瓯,将二沸的水冲入,则茶在瓯中,翠屑旋转,清香四溢,然后细细品味,尘俗顿消。

还有一次在杭州时,苏轼寻得一泉眼,煮茶特别好,命仆人去汲取,仆人路上不慎打翻,于是随便到某河溪里打水充之,苏轼试茶发现不对劲,有点生气,写了首诗送给弟弟,苏辙哭笑不得,劝说道,放下执念,哪有完满的茶啊,何必斤斤计较。

是啊,用最好的茶,最好的水,最名贵的定窑,汝窑泡制,也不过是一杯茶。人的贪念总是无止境的,有了好茶,还想有好水来泡,有了好水,那是不是需要更好的茶具呢,更好是多好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