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现如今,在北京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和毕业典礼上都有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在场的全体师生会满怀深情的唱一首歌,这首歌叫《燕园情》,歌词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在这首歌里记录了一个地方、一群人和一种精神。这个地方、这群人和这种精神与北大有关,也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有关,这个大事件就是五四运动。这种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就是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期间的北大地不在现在的燕园,当时北大的主校区就在歌词里边记录的红楼,这是北大红楼图片。于1918年落成使用,因为主体结构是用红砖红瓦构建而成,因此叫做红楼,它位于现在的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离天安门不远。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的聚集地和总指挥部,一时英杰、先哲就是在这里聚集出发,走向天安门,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
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近的也得从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开始。1918年,在一战结束前夕,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著名的“十四条”1讲演,轰动一时。他还强调,“国无大小,一律享同等之权利”,讲演就是讲演,讲的真好,演的更好。这些美丽的词藻曾经拥获了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尤其是当时的新青年们。陈独秀听到这个演讲后,拍着大腿说,“威尔逊真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北京各学校的学生更是兴奋的跑到美国大使馆前面,高呼:威尔逊大总统万岁。国人为什么这么兴奋和激动呢?是因为我们经受了帝国主义列强这么多年的霸凌侵辱,终于拨云见日,又见晴天。有人站出来讲公道话了,大家都希望说威青天能给中国主持公道,还中国一个公理。因此,公理战胜了主权,几乎是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一个口头禅了。伴随着这样的消息,德国战败了,一战结束。但是公理真的战胜了吗?直到第二年1919年初巴黎和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沉浸在这样的幻想中,希望通过巴黎和会能够废止北洋军阀签署的卖国21条,并且收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主权。那结果怎么样?巴黎传来噩耗,中国外交失利,巴黎和会主张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交给日本。那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幻想破灭了,国人清醒了,震怒了,弱国无外交。许德珩回忆说,北大的学生是5月2日在蔡元培校长那里得知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他们立即召集了一些学生代表开了个紧急会议,想协商一下下一步的行动。当时到场的一个学生代表叫夏秀峰,当时就咬破了手指写了血书,大家眼里激动的都要喷出火来。我5月3日晚北大无人入眠,都在准备第二天的行动。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各高校三千余人齐聚天安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唤醒民众,“亡王了,同胞们起来呀”,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北大学生撕下衣襟涌血书写成的“还我青岛”成为游行中的一面旗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当然,五四运动并不仅仅是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爱国主义游行的活动。5月4日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持续不断。最终,曾经参与签署卖国条约的亲日派官员被罢免,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是人民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