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林黛玉老是把敏字写错
为什么林黛玉老是把敏字写错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的启蒙老师是贾雨村。贾雨村直到遇到一个人才知道,林黛玉的母亲姓贾名敏,因此,她在做作业时,总是把敏字有意地多写一笔或者少写一笔。林黛玉这是孝心可嘉,为避母亲名讳而故意写错了敏字。
就像有些人对一些人不知是善心还是恶意的词语,不管人家知不知道这个词语的出处,但人家可能对这个词语的意思早就了然于心,只是人家不想触这个霉头,而不愿意明说罢了。谁都喜欢吉祥的词语,对那些不顺遂的词语,只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温文而雅,应该从容不迫,应该不用革命和暴力,而要文质彬彬,像绣花绘画,像吟诗作赋一样地去面对这种事。不要冷嘲热讽,不要挖苦打击,人家跟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
以前在家乡时听到一则趣事,至今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说的是在我的母校,有一天教历史的张老师从装修门楣的师傅站着的脚手架下走过,忽然从上面掉下来一团潮乎乎的水泥块,正好掉在张老师梳得很整齐的头发上。张老师仰天长叹,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谁知粉刷墙壁的泥瓦匠师傅是个二楞子,他愤怒地对张老师说:“你骂哪个,给我说清楚,不然老子扁你!”
可怜的张老师,摊上大事了,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后来还是一个读过几天中学的做小工的替张老师解了围,那个农民工衣着褴褛,但还是有些口才,他向那个泥瓦工师傅解释说,张老师不是骂你,是夸你,夸你粉刷墙壁粉刷得好,他头上沾上你的沙灰浆,只能自认倒霉!这则故事说明了没文化还是可怕的,有文化的遇上没文化的,不要去杠,杠来杠去,那是对牛弹琴!
还有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要故作高深,拽斯文装深沉。譬如,你用熟悉这个词语,你不用写熟稔,你就写个熟悉又不会要你的命。就是写熟悉还要注意是不是用在环境上,如果是用在技术和知识上,就不要写熟悉,而要写熟习。别人给你指出来,要感激人家,不要心怀怨恨,更不要动不动就找人家的茬。否则,下次人家肯定不会再给你指出来,才不管你是不是语文或者数学老师去出丑呢。
另外,一些老掉牙的失去生命力的大多数人不懂的词语,我们写文章时尽量不要用。譬如“耄耋”和“饕餮大餐”,我们就不要用,我们可以用“八九十岁”“大快朵颐”来代替。我想,文章中多用些大众皆懂的大众口语,文章还是令人喜闻乐见的,还是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举起双臂,去拥抱文学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