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大街上书店多过药店

2017-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b789dd9360e4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我的第一选择不是去环游世界/躺在世界上最大最软的沙发里/吃了就睡醒了再吃先过一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我就可以把所有人都留在我身边/每天快快乐乐吃吃喝喝聊聊天/不用担心关于明天和离别”毛不易的这首歌红到可以。但,

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大街上书店多过药店,会是如何呢?

一日,在刷澎湃的时候看到,《实体书店在成都复兴:一座城市的气质,不能缺少文化载体》,(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8239)。

遂想起,几个月前的夏天的夜晚,和海嗨就着窗外的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在忽明忽暗之间针对这个问题聊到凌晨2、3点,多少有些久逢知己之感,所以越讲越清晰,越讲越开心,越讲越睡不着。我跟她说这个事儿早年前就跟师父聊过,而她在聊完后的那个星期天,便特意到长沙寻找那样的感觉,之后又在长长的电话里告诉我那样的感觉多美多好,言辞之中满是兴奋。

也还有一个事儿,暑假的时候,离住处不远的一家书店卖空了最后一些货品,关门了。印象中,这家书店开了蛮久。我进去里头买了一些书本纸笔什么的,算是送它最后一程。在兜兜转转中也看出了这家书店也想了办法转型奈何不成功的绝望,不然,不会说一个书店里儿童玩具、健身器材、行李箱包应有尽有。不过,还好。记得有人说过,阅读不死,书和书店就不会死。

是啊,《岛上书店》里,孩童、商人、警察所有人都读书,都爱读书,那种感觉多好啊。尽管一度快要面临关闭,但终归于绝处逢生,希望之灯并没有熄灭。故事书里的东西或许来的有些夸张,虚妄。但人总还是要有梦想的啊,这不,机器人和ET现在不全是梦想家研究的事了嘛。

全民小康的幸福生活里,一间书房依然造价不菲。更何况,有了崽崽以后,书房还不能是自己的。这时候,“共享”如何?一家书店综合体带给人的疗愈功能在我看来并不比药店效果更差。肌理健康,心灵安康二者要相互给力才行,而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从供需来看,偏向前者更多了些,比例或有些失衡了。不是要矫枉过正的“尬疗”,哗众取宠的“装”和“作”,而是静悄悄的,发生着一些和阅读和书有关的东西,静悄悄地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静悄悄地润泽魂灵,静悄悄地去改变去创造。有些东西,不喧哗,自有声。

犹太人认为,智慧和知识是最甜蜜的。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略谙世事的儿童去舔,尝到“知识”的甜蜜。孩子们头一次进教室上课,要穿上新衣,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带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他们蜜糕、苹果和核桃——所有这一切都旨在使他们在学习上一开始就尝到甜头。犹太人常自豪地说,特拉维夫满大街都是书店。商业区最繁华大街的书店往往也最多,风格各异,有的还摆几张小桌,顾客在清香咖啡中聚精会神看书。在海边和街头公园,有很多静静看书的人,他们营造的读书求知氛围令人肃然起敬。周六是安息日,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公交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唯独读书买书是可以的,书店照样营业,顾客络绎不绝。书店和街头报亭可买到美欧西方各国大报。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做着做着就像那么回事了。

不是饿了才会买吃的,不是一定要渴了才去喝水,一开始去买包的女孩也有可能会连裙子鞋子一起买。原因很简单,店里的香味使人发馋,尽管刚吃完一顿大餐;就是看见饮料出新品了,就真的想试试;买完包出来,见隔壁店子里的裙子也好看,就进去了,一想到还要配一双鞋子才好……不爱吃火锅,一身味儿,但只要小伙伴们说要去便一定会去;不会唱歌,所以不喜欢K歌,但觉得听好盆友唱也不会觉得嘈杂;新剧出来了,看片名就不太感冒,没想到朋友圈被刷屏,便又回头去看看。“全民”也是一种合群,虽不高级,但不寂寞。

一介布衣,躬耕于四方,而后柴米油盐,一日三餐。“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举世瞩目的大会里讲出这句话来的气质,值得好好学学,不是吗?

只要一想起来,那些下班后疲惫的人们除了坐在车上听音乐,还能有更多的心安归处;约着三五成群的小伙伴,除了火锅麻辣烫、电影爆米花,也可以一本书一方桌左手咖啡右手茶;小孩上下学,除了看到衣服打折、小吃上新、玩具上市的广告还能看到新书上架、阅读组队和沙龙邀请;我就会不自觉地觉得很美好。这,也许是我的乌托邦,也许天马行空吧。“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当我再次哼起这句话。我想我的答案是——我会好好开一家书店。

(图片源引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