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诗的穿越剧(得到学习小组作业2)
题目:孔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这话在贫民社会简直无法想象,那么多毫无诗歌修养的人还不是照样正常说话?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穿越到孔子时代,就是不信邪,一句诗都不肯学,我们会活成怎样?(题目来自熊逸得到专栏对诗经的讲解系列)
章鱼泡泡同学作业:
穿越到孔子时代之前我先跟大家讲下作业的出题背景,熊老师由《诗经》引出了很多独到深刻的见解,由此我理解到:
1,诗经不纯粹是一本风花雪月的诗集,正统诗论对《诗经》的审美标准要取政治标准,要以政治之美压倒文学之美。难怪东晋名臣谢安曾问过很多人“诗经”哪一句最佳,没有一句是我们平常想到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类的很"撩"的诗句,东晋第一才女谢道韫选的是这句: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好吧,我压根没听过,是赞颂周宣王任用贤能的,一个文艺女青年都如此大气,政治思想如此正确。可见诗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诗经。
2,诗经的主流是显达的人写诗,后世却推崇穷愁的诗人。当时的诗经充满了主流的教育意义,诗经里大多充满了很多上流阶级的话:“敬之敬之,命不易哉”,这是柬臣的话,“之子于征,有闻无声”这是将军的话,“载驰载驱,周爰咨诹”这是外交官话…想想也是,一本诗集如果不符合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怎会如此推崇。
3,熊老师解读“君子不器”的另一层含义,贵族不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否则就是匠人了。君子操心的都是修身,养性,治国,齐家,平天下,专注某项职业技能都是平民阶层,在道德倾向上,贵族和平民也有差异,贵族阶级注重伦理道德,平民阶层注重职业道德。
讲完以上三点,我们继续完成穿越,而且还必须固执的不学诗!当然为了方便讨论,我穿越的肯定是个男儿身,在男权社会女人本就是附庸,而且足不出户,讨论的意义也不大。
好了到孔子时代了,春秋战国末期!!天哪!这是多么动乱的一个时代,我整整衣衫爬起来观望出路,如果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古人,还有点追求的话,我可能会去找孔子游学四方,学成后去效力辅佐君王。可惜,我发誓我不学诗,不学诗,我听不懂孔子文绉绉的句子,更难理解孔子的修身治国之道。
其实我挺喜欢诗的,只不过我只喜欢,“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种充满了形式美感的诗词,这样市井气,小家子气的欣赏水平肯定是入不得权贵大家的眼,而那些正统教育意义的诗枯燥无味,难理解的很,不学也罢。不学正统诗,没有正确的正统阶级观,政治观,注定了我无法进入上流社会。哪怕穿越到了上流社会家庭里,我也是个没出息,被鄙视的。
既然这样,作为一个现代人,我第一想到的得解决生存和温饱啊!于是带着现代社会思想的烙印,我只能做个快活的"白丁",发展下兴趣爱好,学点手艺糊口,弄不好能成为一个手艺不错的匠人,或者钻营下各类买卖,成为一个更加低贱的买卖人。
我带着美好的愿望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制作陶器,瓷器?那时候还没上好的瓷器吧,温度达不到,我在作坊里整日烧窑,灰头土脸……种地?又没有土地,我只能给人家做帮工,勉强吃饱肚子,遇到兵丁骚扰还得跑路...给大户人家做帮工?我会失去人身自由吧?说相声唱小曲卖艺?我现代的段子和白话文会被人当神经病吧?等等,我不能文,可以武啊?建功立业,将军也得会诗,也得政治正确,做不了将军我可以做个勇士啊。什么?不守纪律军法处置?
熊大师,你还是带我回现代吧……
小清新同学作业:
首先,先说不穿越的现代社会,不会诗词歌赋好像对生活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平日里也不会没事就叨逼叨,但偶尔朋友、同事谈话间,三言两句诗词的信手拈来,还是会让你成为舆论的焦点和中心,至少,在他们眼中你有一点不一样。再比如诗词大会的节目上,选手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诗词大比拼,在观众的眼里是充满艳羡的,也总会有家长会因为节目而督促孩子的汉语言诗词的学习。
然后再回到古代,我们假若穿越至孔子的时代,假设一下,自己是春秋时代的人。首先,需要认识孔子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战火纷争,出逃和流亡的时代。要说文人在当时那种背景下是最无地位可言的,但当时的社会也最需要思想上的教育,礼崩乐坏是战争造成的,但治理国家也必定要用到基本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孔子创儒家之道,匡扶了礼仪仁义等基本人常。在当时的社会,不学诗词,能活成什么样?其实想象一下文人骚客的生活就明白,他们的反面会是什么样的,基本是平民百姓,与世无争的生活。好处在于:人际关系也基本简单,邻居街坊的交际圈,为了生活而生活。坏处是:不会有过多的梦想,生活也不会有太多的涟漪,平平淡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