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的结局
2024-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王保东
有人把教育内卷形象地比喻为剧场效应:大家都同处一开阔的平地看表演,自然地会有人在前,有人在后。倘若在前几排的人,本已先天地占有了优势地位,为了看得更全更清,忽然站起来,那么,位于后面的人要想看到表演,就必须想办法站得更高,且越往后越得想尽办法站得更高。最后,大家会为争得高位而不惜一切代价,结局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输家:费了八布袋的气,甚至连谁在唱都没看到。那么有没有赢家呢?肯定有。
赢家有三类:一是那种把控剧场的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演出时间,地点,甚至内容,自然不用去卷。第二类人,是那些同具有把控剧场能力的人沾亲带故者,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尽管人山人海,但依靠关系到前派就坐,还真是小菜一碟,这类人往往能仼凭风云起,稳坐钓鱼台,他们能从始至终获得绝大的优势。第三类人是哪些熟知剧场行情规则,能笨鸟先飞,能捷足先登的人。他们因能准确洞察形势,必事先筹备已足,总能占尽登高地利,胜算也较大。但第三类人,还是有些许些危险的,比如,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在迅速觉醒,也在千方百计地抢占先机,竞争者也越来越多。
失败者也有两类:其一是那些迭床架屋,费尽心机,想看戏的后排人,他们人数众多,但因大多数人比着迭架,结果陷入迭不胜迭,架不胜架的比赛中,直至大戏落幕,连演员的裤腿也没看到,落了个臭汗满身,牢骚满腹,败兴而归。第二类人,是那些根本没有入剧场的人,他们或对看戏没兴趣,或者自认是弱者,干脆放弃去比赛登高。
教育内卷,赢者极寡,败者众多。除了极个别的人,可以说都是失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