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百态2018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读书笔记

【关于“信仰与信念”的若干断想——世俗百态650】

2018-10-08  本文已影响91人  0c18263e2274

【关于“信仰与信念”的若干断想——世俗百态650】

【关于“信仰与信念”的若干断想——世俗百态650】

      信仰与信念这两个词,既有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却常常混为一谈,含混不清,我觉得应该明确区分信仰和信念不同的涵义:

      一

        关于信仰。哲学家沃尔特·考夫曼这样定义信仰:“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

      关于信仰,学者易中天是这样说的: 信仰就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

        易中天还说: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有鬼神无宗教,有崇拜无信仰”。

      很显然,信仰是一种固执,是一种绝对,信仰带有强烈的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信仰是建立在感性和盲目的基础上的,把一切都托付给某种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秘力量。信仰一旦形成,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具有稳定性和盲目性。

        信仰,特别体现在对宗教的崇拜上,你需要对上帝、佛祖和安拉,保持绝对的、不容置疑的虔诚和固守……

        二

      关于信念。信念就是建立在逻辑、实证、理性基础上的理性信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它容许批评和质疑,它容许丰富和发展。科学方法的基础有两个: 逻辑和实证。科学的死敌就是所谓的信仰——信仰就是不讲逻辑、不顾证据的盲信盲从。

        科学不是信仰,它依赖于逻辑与证据。宗教就是信仰,它依赖于虔诚与固守。

      信念是建立在实证和理性认识基础上的,它将随着实践和理性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信念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有人这样说: 信念需要主体自我奋斗才能实现;信仰则希望神秘的力量来拯救自己。

        三

       

        对任何的思想和主义,要理性的信念,而不是盲目的信仰!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就只能是一种信念,因为这个理论和实践,必定要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

        现在有这样一句口号:“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我认为这里的“信仰”,其实应该是“信念”。建议改为“人民有信念,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人可以没有信仰,因为信仰往往同宗教和盲目在一起;

      人不可以没有信念,因为信念总是同科学和理性在一起。

20181008有感

【关于“信仰与信念”的若干断想——世俗百态65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