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好滋味!《人间食话》
温存静默的岁月,丰颐美味的人间烟火
完整呈现原汁原味的梁实秋谈吃。
梁实秋先生谈吃,如同这段文字描写所述,有味道的食物和有味道的文字,能变化出世间万般美好。
作者梁实秋是华语散文一代宗师,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一生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本书不是食谱,不是教人烹饪,不是解析营养,只是一位文学家不忘乡情,不忘故旧,藉一饮一啄,一蔬一饭,写其当年体会。
《人间食话》这本书由“雅舍谈吃”,“谈吃拾遗”,“人间知味”三部分构成,是目前梁实秋谈吃收录的最全读本。
“雅舍谈吃”这部分的每一篇均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从西施舌讲起,之后讲火腿,讲醋溜鱼,烤羊肉,烧鸭,狮子头,汤包,锅烧鸡,芙蓉鸡片,佛跳墙,鱼翅,莲藕,鲍鱼,腊肉……等等。无论是记忆中故乡的味道还是地方特色美食,是酒楼饭庄的招牌菜亦或是平常百姓家的家烧菜,他都能一一捻来。从缘起到做法,从口味到人物生活场景,都能细细娓娓道来。篇篇都带着梁实秋先生个人看法和见解,旁征博引的措辞方式不仅有食物的味道,更渗透着文化和人情,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一个美食行家。
“辑外拾遗”这部分是一篇合辑收录,内容有来自于上海《时事新报.青年》专栏,署名秋郎;也有来自于重庆《中央日报.平明》副刊,署名徐丹甫;“据说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所以我们既生而为人,也就不能免俗。然而讲究起吃来,这其中有艺术,又有科学,要天才,还要经验,尽毕生之力未必能穷其奥妙。”梁实秋先生既吃出食物的美味,也吃出了风味和故事。北平的零食小贩带着讲究,“油炸花生仁”是用马油炸的,特别酥脆;冬天卖“糖葫芦”,裹麦芽糖或糖稀的不太好,蘸冰糖的才好吃。各种原料皆可制糖葫芦,唯以“山里红”为正宗。其他如海棠、山药、杏干、核桃、荸荠、桔子、葡萄、金桔等均佳;北地的红绿萝卜,多汁而甘脆,切得又好,对于北方煨在火炉旁边的人特别有沁人脾胃之效。这等萝卜别处没有。说酒,一个人能吃多少酒,是不得勉强。所谓酒量因人而异,因酒失德,则令人增加讨厌和轻视。末尾还列出六项酒过饮的缺失行为,酒可喝,但不能在公共场所失德。“辑外拾遗”里有中外美食对比的思考, 有故乡美食回忆的吵闹遗憾,更有吃食带来的启发。一碗萝卜汤总结出“文字而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人间知味”讲述先生关于《媛珊食谱》《饮膳正要》《烹调原理》《读<中国吃>》 这几篇饮食文献的独到见解和看法。以文化随笔的形式探讨了一些饮食文献,并佐据以现今的生活。再谈《中国吃》里有所指出“我们中国的吃,上层社会偏重色香味,蛋白质太多,下层社会蛋白质不足,碳水化合物太多,都是不平衡的,问题很严重,我们要虚心多方研究。这个指出像不像我们现在提倡的蛋白质饮食减肥原理呀!妥妥的减肥先知!
全书语言平实,与生活处处息息相关,散文形式,大白话总结。读完书更能感觉到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将它称作“命运”,中国人则称其为“缘分”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