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iOS 使用Instruments的Time Profiler工

2017-05-18  本文已影响199人  BetterComingDay

转自:http://blog.csdn.net/face___book/article/details/50808620

Time Profiler分析原理:它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来跟踪每一个线程的堆栈信息,通过统计比较时间间隔之间的堆栈状态,来推算某个方法执行了多久,并获得一个近似值。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与我们的原始分析方法异曲同工,只不过其将各个方法消耗的时间统计起来。

现在先看一下每一部分的说明

Snip20170518_13.png

1、这里控制记录过程,点击红色的"记录"按钮可以停止或开始当前正在分析的app(在记录和停止按钮之间切换),暂停键,如你所想,暂停当前正在运行的app。

2、这里是执行计时器(run timer),计时器记录着正在分析的app执行了多长时间、执行了多少次。如果你使用记录控制按钮来停止你的app,然后重启,这将创建一个新的运行记录,同时会显示"Run 2 of 2"。

3、这里被称作路径(track),就你选择的Time Profiler工具而言,因为只有一个工具,所以这里只有一条路径,关于这里显示的图标的详情,一会你就会在接下来的教程中了解更多。

4、这里是详情面板,展示的是你正在使用的工具的主要信息。就现在而言,这里展示的是最"笨重(hottest)"的方法--换句话说,占用CPU时间最长的方法。点击上方的bar会看到Call Tree(左手边的那个)并选中Sample List,然后你会看到数据的不同视图。视图展示了每一个示例。点击其中几个,你会在Extended Detail inspector中看到被捕获的堆栈跟踪。

5、这里是检查器(inspector)面板,一共有三个检查器:record setting(记录设置),display setting(展示设置),还有extends detail(扩展详情)。

Leaks的用法已经解释了call Tree里边的部分选项作用,这里介绍的全面一点

Snip20170518_23.png

下面开始看哪些代码比较耗时了。

Snip20170518_26.png

这个操作占首页加载时间的2.7%,下边就去一探究竟喽。

Snip20170518_27.png

定位到耗时操作的方法了,点进去看一眼

Snip20170518_28.png

该方法一步一步点进去之后发现是读取沙盒的数据

Snip20170518_31.png Snip20170518_32.png

大家可以试着把此操作放到子线程里边操作,加载速度就明显提升了。

这里只是用此方法打个比方,(其实这个方法已经异步操作了,哈哈哈)。重在思路你懂得。哈哈

注意:

性能优化是在所有更能实现完成时要做的事,使用Time Profile工具分析app每个流程的执行情况,发现耗时的地方,合理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切记,优化后要做一遍详细的测试,要不然别修了东墙坏了西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