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学校园纪事诗》与陕西靖国军
《民治学校园纪事诗》与陕西靖国军
图/文 许健
世人皆知于右任先生书法盛名,然而,先生的诗文当与书法齐名,以诗卷中彰显出的人格魅力而言,更是胜之一筹。
于右任先生早年师从关学大师刘古愚,被公认为关学的传承人之一,被誉为关中三杰之一,骨子中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血脉,他的人生实践就是这种理想最好的写照,诗只不过是个记录这个历程的媒介。《民治学校园纪事诗》写于陕西靖国军遭受重大挫折的处境下,通过对民治学校园中生活的白描,文温而丽,意悲而远,而国之兴亡、民之生存的主线贯穿其中,依然向往自由平等不改,怀卷土重来之壮气,读来令人对陕西人境界的大气豪爽倍加感叹。吴宓先生评曰:
三原于右任世丈(以字行,号骚心)之诗,苍凉悲壮,劲直雄浑,而回肠荡气,感人甚深。在今自成一格,可比昔之辛稼轩、陆放翁。尤以民国八九年间在陕西统兵从事革命战役,崎岖艰难之际,所作为最佳。《民治学校园杂事诗》前后二十首,以花草植物之色性,喻英雄志士之怀抱,融合自然Nature(英文:自然;本性)与人事,而又能表现自我,且以新名新意熔入旧格律,乃吾侪所认为创造之正途也。(《空轩诗话》二十)
读《民治学校园杂事诗》二十首,不了解陕西靖国军那段“崎岖艰难”的历史,则很难精准了解于右任先生的情怀,更难品味出文本的佳妙意境。
1917年12月,陕西民党人士响应护法反皖的号召,高峻首先在渭北白水宣布独立,通电讨伐投靠皖系军阀的陈树藩,陈急令胡景翼、王飞虎等率部前往围攻。警备军统领耿直(字端人)趁西安城空虚举兵反陈,率六百人与陈军三千之众激战一昼夜,然后退出西安,与郭坚所部会师鄠县一带,树起“护法靖国,讨段(祺瑞)倒陈(树藩)”的大旗,陕军各部响应者甚众,形成与敌隔河对峙的局面。然靖国军各将领间因利益各行其令,互难协同。因此,左右两路领导人胡景翼、曹世英等将领及民党人士协商,1918年8月间,迎请于右任先生回陕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张钫任副总司令,并用抽签的方式将靖国军编为六路,郭坚为第一路,樊钟秀为第二路,曹世英为第三路,胡景翼为第四路,高峻为第五路,卢占魁为第六路。
时北洋军阀派多路兵力入陕助陈作战,而陕西靖国军与南方各省友军相距甚远,面对数倍于己之敌,于右任先生曾提及:“我军既患孤虚,逆贼又非小弱。右任力棉任重,陨越时虞,辄中夜起立,沈思大势……”而另一方面,陕西靖国军还存在因各方利益问题而内部失和的困扰,皆是最终失利的重要原因,从靖国军副总司令张钫的回忆录亦可窥一斑:
靖国军之间的矛盾随着战争的失利而产生,在紧要关头人事权的不统一和各将领意见分歧,不能忠诚团结的情况都表现出来了。靖国军总司令部的指挥调动往往采取会商方式,同舟不共济的次数很多。各路对靖国军的主张是一致的,对个人利益互不相让,这是失败的总根源。(摘自《风雨漫漫四十年:张钫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不能同舟共济的例子很多,如:1919年2月,乾县被围,靖国军一路支队司令田王珏、副司令郭英夫,与数倍之敌苦战数月,然援军却久候不至。由于右任先生民国八年五月十八日《致王珏郭英夫再勉坚守函》,军令有笔难述之状况可窥一斑:“天不助英雄,竟有今日。但二公之志,天下共谅,此间困难出援之情形,亦有笔难述,现极力与各方面交涉,并遣宝珊回乾,对二公说明一切。”
在这段艰难统军中,于右任先生曾赋诗数首怀念为国捐躯的英杰,如:“打破四关惟有子,曾经百战更无人!”(《题靳伯伦小照》)、“英雄关内知多少,血战长安有几人?”(《题耿端人小照》)。可见对获得良将干才的希求。在《民治学校园纪事诗》中取意于《离骚》句:“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写道:“岂料奇花为败酱,应怜异草亦含羞。嗟余蓬转无宁日,蕙圃芝田何处求?”表达了惋惜与期冀之情。
至1921年,随着形势的变化,陕西靖国军愈发举步维坚:
直皖战争结束后,皖系倒台。南方桂系失败,滇军内部火并。陈树藩见局势变化,释放了胡景翼。胡景翼返三原后,被委任为靖国军总指挥。但胡景翼主张从实际出发,对时局要见机行事,不墨守陈规,与于右任要把靖国军的旗子打到底的主张相抵触。
就在这时,有人杀死了于鹤九,杀害了李春堂。于鹤九是于右任的同宗,和于很密切。李春堂是三路军的谋士,也常和于右任接近。这些举动,足以使靖国军内部局势恶化。于右任曾到耀县游药王山,作诗抒情,隐寓他当时的苦衷。
1921年春,直系派三路兵入陕,阎相文取代陈树藩。当时靖国军内部有一种说法:“倒陈陈已去,反段段已倒,靖国军的任务完成了。”还有人说:“反对军阀要用军阀打军阀(意在拥护吴佩孚),五年苦撑的局面,人民士兵都吃不消。”
这时,胡景翼暗中指示先断绝接济总司令部每日的伙食(长官400、士兵200文制钱),于右任不得不离开总司令部,退居三原西关民治小学里。(摘自《风雨漫漫四十年:张钫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正是这种艰险背景下,于右任先生退居民治学校园内,写下了这前后共二十首《民治学校园纪事诗》。第一首开篇首联“只余民治园中路”,一切辛酸苦辣尽含其中,思几年来的殚精竭虑和无数三秦子弟的牺牲,现实与当年西渡黄河归里时的期冀形成巨大落差,但全诗字里行间仍彰显出不屈的“奋心”。组诗望园中而言它,因物托事,借古讽今,忧望相间,既有“移栽龙爪无灵气”的叹息,又有“手捋苍髯唱黍离”的悲壮,“魂招南国歌哀郢”的伤痛,更有“自由嘉卉遍西方”的憧憬,“不死虋冬心宛转”的顽强;既有“岂料奇花为败酱”的惋惜,又有“蕙圃芝田何处求”的寻问,更有“尽殪渠魁消阀阅,广传文化到群黎”的理想……末篇尾联“难忘民治园中路”,与开篇相呼应,自然地承转至“卷土重来未可知”,形成完整的思想过程。
结合历史背景反复诵读文本,方能感受到其意味高远,以及内涵的博大和充盈的正能量。三原人王陆一初为靖国军总司令部外交处职员,继而担任于右仁先生机要秘书,对这二十首诗有切身的理解,后来笺注《右任诗存》,其云:
民治园诗二十首,实诗中之创构也。以陕西靖国军之艰难事实,比托于《离骚》草木中,各诗自为讽咏,而仍有其不可移易之系统。前十首为一起讫,后十首又为一起讫,通体复相联贯,成为一分段之纪叙诗。以其正面言,固纯粹咏民治园杂事也。写学校之生活,与园林之部署,或开辟,或创造,亦共力,亦相亲。添土榴园,念老兵之已累,穿池花壤,讵邻壑之能堪。钟声而杂角声,战地还同学地。儿童活泼,大好耕桑,卉木平均,不为鸾凤。此先生主张之见诸学校事业者也。而自他一方面言,则又时代之声耳。即以当时军事论,小畦荒秽,狼尾难除,余地能存,鸡冠独奋。联瓣成离瓣,则行间各不相谋之状也。蜂媒又蝶媒,则为直军任驱除、事捭阖,以携贰靖国军者似之。柳插成林,攀条引感,冢犁为地,酬酒何言!苦日月之交催,惊天地之奇变,而仍不忘灞陵盘马,大队东征,关塞闻鸡,国殇西荐,先生支持革命之苦,与境地之危,夫岂庾信《小园》之所能比赋哉。以时代背景之悲楚雄奇,成感慨苍凉之自然抒写。其人其地,其事其实,夫乃使草木灵飞,永歌琼极也。(转引自庞齐《于右任诗歌萃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0-441页。)
1922年春,在杨虎城等众人支持下,于右任在凤翔再树靖国军军旗。不久,军事失利,于右任“卷土重来”之计再遇挫折,陕西靖国军五年多的历史正式结束。
1923年,于右任先生写下《海上遇凤、岐兵败纪念日》:
金鼓东征可有期,老来抱恨复何之?
髑髅夜月三良墓,禾黍秋风后稷祠。
海上有愁消日月,中原无地见旌旗。
关西子弟多豪俊,莫忘当年是义师。
柳亚子先生有诗赞于右任先生:“落落乾坤大布衣,伤麟叹凤欲安归?卅年家国兴亡恨,付与先生一卷诗。”于右任先生的诗卷既是他的人生写照,更是一个汹涌激荡时代家国兴亡的历史写照,他的诗文承继屈原爱国主义的情怀,又脱去骚体的外衣,兼具《古诗十九首》以来的质朴平和,其意蕴丰富,意象优美,抒发浓郁的爱国忧民情怀和对未来的不息期冀。在今天提倡重振关学,树立文化自信之时,重温历史,重读诗句,更令读者透过文本,获得不屈奋进的精神鼓舞,使后辈子弟不敢稍忘“关西子弟多豪俊,莫忘当年是义师”的教诲,努力续写新的诗章。
附:《民治学校园纪事诗》
诗原文录自《于右任诗词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诗后注文为笔者所记。
民治学校园纪事诗前十首
一
只余民治园中路,老病扶筇日几临。
客去偷闲眠树下,愁来不语立花阴。
移栽龙爪无灵气,败退鸡冠有奋心。
为念归耕归不得,忘身桴鼓托哀吟。
桴鼓(fú gǔ):释义为鼓槌与鼓。指战鼓。《史记·田叔列传》:“田仁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仁不及任安。’”
二
老作园丁喜不支,小畦荒秽复尤谁?
三棱草蚀除虫菊,二丑花缠向日葵。
别有伤心看落照,自锄余地种相思。
山川如故人情改,手捋苍髯唱黍离。
《黍离》:《诗经·王风》之一。篇中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三
矮屋真如小洞天,避人何事住花前。
年荒野雀侵家雀,风急红莲压白莲。
满目山河余战垒,万家歌哭又桑田。
城隅坐对斜阳晚,北雁南飞亦自怜。
小洞天:出自黄公望在80余岁时,在自己一副画的题记中这样描述:“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当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曰‘小洞天’。”
四
是处钟声杂角声,戎衣渍泪念偷生。
好花无计防人折,寸地翻劳带月耕。
破瓦君休惊玉碎,登楼我自望河清。
石榴园里添新土,又作花田累老兵。
带月耕: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宋代释智愚《溥禅者西还》:“梅影稀疏兰叶香,吴中水草越中行。荒田触目无人拣,款款归来带月耕。”
望河清:清代顾炎武《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路途遥远,也无须为天色将黑忧愁;老年人终日信心满怀地盼望着看到黄河水清的那一天。
五
学童工作倍天真,我亦徘徊欲置身。
曾与共耕还共获,居然相爱更相亲。
休平壁垒留儿戏,时弄乒乓任客嗔。
为报晚菘虫已蛀,平民菜莫济平民。
休平:谓时世太平。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晚菘:秋末冬初的大白菜。《南史·周颙传》:“文德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六
莽莽关山限四围,黎侯失国怅无依。
秋高塞雁联群渡,巢覆霜乌结队飞。
藜杖临危惟我相,霜毫和泪为谁挥?
荞花如血棉如雪,早不躬耕计已非!
黎侯失国:春秋初,黎国北面的赤狄部派兵马进攻黎国,黎侯不敌赤狄,兵败撤退,寓居在卫国。
七
水平杠接木工场,手插波斯菊几行。
万幕晴沙排蚁阵,连宵急雨绝蜂粮。
胡麻腋下蓬蒿长,毛豆篱边紫菀香。
差幸美棉好成绩,可能衣被到穷乡。
时于右任先生在园中引进栽培优质棉花品种,取得很好的效果,盼惠及民众,使万家有抵御风寒的衣被。
八
天际浮云自在飞,人间不合有重围。
龙蛇互用藤才长,燕雀交欢黍已肥。
插柳成林情尚系,穿池引水计先非。
乡人为道茴香好,手种灵苗带雨归。
九
岁岁名花次第开,天香国色竞新栽。
如何联瓣成离瓣,讵奈蜂媒又蝶媒。
迁地为良无隙地,劫灰将尽又飞灰。
白衣堂后王罴冢,犁罢恭酬酒一杯。
王罴:字熊罴,北周霸城人(今陕西长安)。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文帝时,迁镇河东。
十
人生求足何时足,天道无常似有常。
老屋将倾基尚固,好花虽谢种犹香。
早知阶下蕉难实,且看篱前菊见霜。
为问他年谁灌溉,自由嘉卉遍西方。
民治学校园纪事诗后十首
一
不死虋冬心宛转,将离芍药泪汍澜。
疗饥误种无花果,当路谁栽落叶兰。
萝蔓藤条相比附,梅魂竹影两盘桓。
松苗也作龙鳞势,与尔他年共岁寒。
虋(mén)冬:即蔷薇,较耐寒,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词典另一说为天门冬或麦门冬,亦耐寒,凌冬不凋。
汍澜:泪疾流貌。《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号泣发哀,泣涕汍兰。”《后汉书·冯衍传下》:“泪汍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二
搜遍人寰草木笺,更求佳种欲流传。
枝条直上公孙树,日月交催子午莲。
芳芷不生萧艾下,款冬偏放雪霜前。
如何易致均难致,况复青苍老少年。
公孙树: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子午莲:睡莲,外型与荷花相似,叶子和花浮在水面上。
三
茫茫何地欲为家,计到劳耕日又斜。
一笠闲云僧帽菊,三年零雨马蹄花。
魂招南国歌哀郢,泪湿东陵学种瓜。
一卧西园惊岁晚,刺槐高处噪寒鸦。
《哀郢》:屈原作,为《九章》之一。诗篇真实地记叙了诗人离别郢都之时和流亡途中的沉痛心情。
泪湿东陵学种瓜:有版本为“雨湿东陵学种瓜”。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四
一夕相惊已白头,天荒地变见残秋。
心如落叶飘难定,身似栖鸦绕几周。
岂料奇花为败酱,应怜异草亦含羞。
嗟余蓬转无宁日,蕙圃芝田何处求?
岂料奇花为败酱:取意于《离骚》句:“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五
曾借耕牛引水车,儿童活泼似农家。
天留余地作劳者,人到穷途感岁华。
秋雨闻鹃啼旷野,朔风吹雁落平沙。
园中美卉田中莠,多事辛勤种榖花。
六
亭台鸾凤竞盆栽,束缚相怜尽解开。
但愿平均还本性,应知拳曲是凡才。
多层刺柏参天立,不实樱花渡海来。
悟道群生资互助,君看植物有虫媒。
拳曲:指卷曲;弯曲。语出《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
七
十月之交雨一犁,瞢腾盘马灞陵西。
东征大队驱河洛,北伐偏师起晋齐。
尽殪渠魁消阀阅,广传文化到群黎。
荒鸡四唱天难晓,又梦鸾凰枳棘栖。
瞢腾méng téng 形容模模糊糊,神志不清。(唐)韩偓《马上见》诗:“去带瞢腾醉,归成困顿眠。”
渠魁:首领,头目。
阀阅:原指功勋、功绩和经历,又指门第、门阀。
枳棘栖:出自李白《古风》其三十九“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枳棘:有刺的灌木。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此处喻翻天覆地。
八
铁箭花凋叶复长,世间真有返魂香。
难移大戟当天险,故采仙茅荐国殇。
人亦胜天无利钝,老而不死阅兴亡。
长杨夜半风声恶,犹是前年在战场。
大戟:是一种草,非堪“当天险”也。
仙茅:是古人专门用来过滤酒用以祭祀的。
九
除草独留狼尾草,无神私祭自由神。
东门上蔡思牵犬,西狩尼山叹获麟。
此日婆娑因即果,当时剪䌽假难真。
秋风忽洒兴亡泪,满目新人是旧人。
东门上蔡思牵犬:秦二世二年,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十
慷慨当年此誓师,回头剩有断肠词。
三秦子弟多冤鬼,百战河山倒义旗。
动地絃歌真画荻,烧天兵火亦燃萁。
难忘民治园中路,卷土重来未可知。
絃歌: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画荻: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母郑氏以荻管画地写字,教其读书。
(本文原载《艺文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2.)
原创图文 请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