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10-18岁)2024-2025年日更挑战

青春期难题之——“熊孩子”散财

2025-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火龙珠的成长观

文/【中国】火龙珠

(2025:256/365)

案例:临近期末考试,一个家境优渥的12岁男同学拿了妈妈500元,发给班上玩得好的同学,每人50元,被家长发现后,很担忧,想通过合理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解决问题,来咨询。

沟通时需兼顾情绪安抚、问题引导和学习影响,建议分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稳定情绪,避免激化矛盾

时机选择:

选择孩子情绪平稳、无外界干扰的时间(如晚饭后),避免在考试前夕或孩子焦虑时质问。

开场方式:

用平和的语气开启对话,例如:“妈妈发现你拿了50元给同学,能和我聊聊发生了什么吗?”

关键原则:

  • ❌ 不贴标签(如“小偷”“坏孩子”),避免否定人格。

  • ✅ 聚焦行为本身,强调“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第二步:倾听原因,理解行为动机

引导提问:

  • “你为什么要拿钱给同学?是同学遇到困难了吗?”

  •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担心被妈妈发现?”

可能动机:

  • 同学关系:想帮助朋友、融入群体或避免被孤立。

  • 情感需求:渴望被认可、模仿成人行为或对金钱好奇。

  • 压力转移:通过“帮助他人”缓解考试焦虑。

回应技巧:

  • 复述孩子的话:“你是因为想帮同学才拿的钱,对吗?”(确认理解)

  • 共情情绪:“妈妈知道你可能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但方式让我们都有点难过。”

第三步:明确规则,建立责任意识

规则澄清:

  • 强调“未经允许拿钱是错误的”,但避免说教,用具体例子说明:“如果别人拿你的东西不告诉你,你会开心吗?”

责任承担:

  • 引导孩子参与解决方案:“你觉得怎么弥补这个错误?比如道歉、用自己的零花钱还?”

  • 结合考试压力:“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我们可以一起制定考试计划,避免因为其他事情分心。”

第四步:关注学业,提供支持而非压力

考试关联:

  • 温和提醒:“这两天要考试了,妈妈知道你可能有点紧张,但拿钱的行为会让我们更担心你的状态。”

  • 转移焦点:“我们先解决这件事,然后一起复习,好吗?”

长期引导:

  • 金钱教育:通过零花钱管理、储蓄目标等方式培养正确金钱观。

  • 社交指导:讨论如何用语言帮助同学(如“需要帮忙可以告诉我”),而非物质。

  • 情绪管理:教孩子用运动、倾诉等方式缓解考试压力。

沟通后的行动建议:

  1. 与孩子制定还钱计划:让孩子向同学说明情况,培养责任感。

  2. 制定家庭规则:如“需要钱时先和父母商量”,并明确违反的后果。

  3. 关注考试状态:考试期间减少指责,多鼓励,避免行为问题影响学业。

  4. 持续观察:若孩子反复出现类似行为,需深入探讨是否有其他心理需求(如攀比、转移学习压力等)。

示例对话:

妈妈:“宝贝,妈妈发现你拿了50元给同学,能和我聊聊为什么吗?”

孩子:“……”

妈妈:“你想帮助朋友,这说明你是个善良且爱分享的孩子。但拿妈妈的钱没有告诉我,这会让我担心,也会让妈妈觉得不舒服。你以后需要帮忙可以告诉我,好吗?”

孩子:“……”

妈妈:“马上要考试了,我们一起制定复习计划,把这件事处理好,然后专心考试,怎么样?”

通过这种沟通,孩子既能认识到错误,又能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同时将注意力引导回学业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