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不可或缺的伤悲生活家万物生灵

跟学生一起“下水”,其乐融融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04-24  本文已影响42人  易梦的原野
        我一直坚持与学生一到,“下水作文”。

    所谓“下水作文”,就是学生被要求写作什么样的作文,你作为布置任务的科任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同步参与写作的作文样式。

   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的同行语文老师对此法并不看好,甚至嗤之以鼻。原因很简单:老师用学生的口吻写作,拉腔作调的,很是恶心。      

   其实,问题的结症就在这里。你写出来的“学生作文”是你的,而不是学生的!因为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写作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学生写作心理学的角度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人脑摄入信息 、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最终以文本的形式输出信息的过程。教师的示范就是在于加工和引导。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要了解学生想什么,想表达什么

      一篇好的“下水作文”,首先是“学生的”,能给学生做出示范,不仅是思想的,还有谋篇布局的。这就要求你对学生的情趣,需求,思想,情感等了如指掌。作为教师的自己不可先入为主,让自己的“潜泳”混迹于学生之中而不露痕迹,才是状态的最佳效果。

    二、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矫正审题立意的方向。学生的写作基本上都是幼稚的,偏题,跑题,是习作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下水”要潜入海底,在深度中展示精彩,方可风光旖旎,引人入胜。大家知道,一篇习作,都带有训练目标的,在老师精彩的示例和讲习中,让学生体会创作的最佳境界,才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下水作文”,重在示范,教师的作文也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不可当做拯救天下的真理,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药方。与学生同步习作,不要指望每次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行文运笔,都超出学生之上,时有学生习作跃你之前,那你的“下水”之物就必须作为反面教材出现,才具魅力。可见,教师的作文不一定就非得是正面的高大上不可。事实证明,有时学生的一篇习作在堂上作为反面教材出现后,对他的健康成长更有促动效果,教室也不例外。

     四、参与学生的写作,可与他们一到成长,也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快速成长的捷径。由于专业的特征要求,语文老师必须是广博的,与时俱进的,才不会陈旧;语文老师不仅能说还得能写。写作这东西是常写常新的,常写,使得思维灵活、绵密,有思考、有动力,能主动地参与、发现、甄别乃至产生认识;反过来又为写作提供源泉。至少头脑不会僵化。我发现,随着一代一代学情的日新月异式的变化,作为语文老师的自己能否被学生接纳,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能否跟上他们的节奏。

     五、能在参与中写出一篇让学生激动甚至仰慕的“下水作文”来,不仅可以重塑自己形象,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真正实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体验告诉我,这种“下水”示范,对于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起到潜滋暗长,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有位一直在外地做熟食生意的学生,他的一手散文和诗歌写得相当的专业,虽没上过大学,没经正规的专业训练,但生活的积淀使得他精神的领域越来越高贵,每次交流时他总是对我这个曾经的老师充满着感激,可我清楚,除了他自身努力外,与中学阶段的历练也是分不开的。

跟学生一起“下水”,其乐融融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外,这种“下水”示范,容易束缚学生的手脚,因为写作的门户总是敞开的,倘若教师总是一味地“示范”,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依赖,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写作发展。所以我一般这种办法只限于高一阶段,到了高二和高三,就不能动则“示范”,会让他们苑囿于狭窄的思维空间而得不偿失了。

       以上的点滴做法,只是本人的尝试,一家之法,可否他人适用,还有待验证。何况具体的操作过程又是那么的繁琐,要形成一个体系,恐怕也难有理论支撑,但教无定法,这是真谛。

                   2017年4月末写于无为严桥中学

跟学生一起“下水”,其乐融融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