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一句“不可能”,解决问题更简单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场买冰箱。一位女士来到专柜,对服务员说“你好,我家的冰箱不制冷,刚刚送过去的新的就是坏的。”服务员说:“那不可能的,新的怎么能坏呢?”那位女士听了火冒三丈,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怎么不可能,你自己去我家看看!现在就去!”
一次在外住宾馆,离开前台到了房间才发现身份证不见了。于是,返回前台,和服务员说:“你好,有没有看到我的身份证,找不到了。”前台服务员说:“肯定是你放哪里了,我们一定给你了。”我又仔细的翻找了随身包的每个角落,还是没有,就说:“麻烦你帮我找找看,是不是忘记给我了”“那不可能的,我们都会把身份证还给顾客的,拿你的身份证也没有用。”“麻烦你帮我看看吧,万一夹在单据里呢。”服务员不情愿的拿出票据找起来“咦?怎么可能在这呢!”我的身份证安安静静的躺在她的票据中。
当初到一家新公司,不了解财务报销制度。在差旅费报销单上有一个主管签字,我便问财务人员,这个要谁签字?她说“你们部门主管”“我就是主管”“那你签吧!”于是,我签好了字,报了销。第二次,同样是报销,我的单据被退回来了,理由是主管一栏要直属领导来签字。我迷糊了,去问财务总监。他说:“肯定要直属领导签字的,自己签有什么监督效力呢?”“我第一次报销就是财务人员要求我签的,这次又要求直属领导签。”“那不可能的,自己签有什么用呢?”于是,一场询问便成了辩论。
这几个案例不难看出,往往都是当事人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下,凭主观臆断事情的结果。哪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呢?如果没有真实发生,对方又怎么会来询问呢?当“不可能”说出口的时候,就是对对方的怀疑,说对方在撒谎。没有人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人品无端的猜忌,于是,本来很小的问题,便成了人格诽谤之争。多说“我了解一下”,少说“不可能”,很多问题都会变得简单。
少说一句“不可能”,解决问题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