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金粉诉红楼,止于你的初见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初次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暗香扑鼻,思绪飘回了那个宣纸漫天的夜晚。蓝裳黑裙,两条长长的辫子,颇为清纯的扮相,倒像是宝玉初见黛玉时所说的:“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看完《金粉世家》由衷地觉得好像又看完一遍红楼。这般相同,又这般地不同了。同是大家族的瓦解,同是悲剧性的爱情,因着时代的不同,戏里的成分,人物的剖析,也跟着不同了。
冷清秋这个名字是为凄凉,却也那般不食人间烟火,人如其名,初次相遇,燕西只觉是仙女下凡了。
姑娘的回眸一笑秋波起,我心荡漾在百合,只因端着百合的人是你。倘若真正爱一个人,哪怕是寻遍天涯海角也是要找到的,就像《苏州河》里马达寻找牡丹的那样,满世界的人都认为是他疯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爱的那个人终有一天会出现在他眼前,她一直在等着他,等他找到自己。所以,马达找到了牡丹,燕西找到了清秋。缘分就是这样,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可偏偏是这重逢,最苦。
半月门前,无限的遥望,等待。问伊人何处?窗内,不言语的。初遇爱情的燕西声音都是温柔的,欢也清秋,悲也清秋。
“不一样的人是不能在一起的,就像葡萄藤上不会开出百合花”当清秋推门而出看到满树百合的时候,她一定没有想过这不是自然生长的百合,花期短之易凋,就如她们的爱情一样。
当燕西目睹大哥凤举用金钱买来爱情的结局,若有所思。他是不是想到了当初追求清秋,费尽财力、物力。张恨水笔下最初的清秋确实是为燕西的多金所吸引,剧中的清秋却是因爱和他在一起。我还是喜欢剧中的清秋清新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俨然暗角下的百合。
如果时间停留在北京城外,向阳花海,如果清秋听了母亲的劝,多想一想,不与燕西结合,是不是,所有的美好就能留得住,哪怕遗憾早一些。
有太多时候,我都觉得,遗憾太好,好过圆满。一如红楼,若是大团圆的结局,到也不会这般深入人心了。
“为什么等清秋走后,她所有的好我都记起来了”我们大概是这样,等到失去才知晓珍惜。那些在无意中伤害了的人,她们被伤害时的痛实在不比如今的追悔莫及要轻。
最后用《匆匆那年》的台词结尾。
“ 所有男孩子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
从前的那个年纪,譬如18岁的我,爱你。如今我们分开了,你不能说我,不爱。只是,爱你的,是18岁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