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但我更爱自己多一些~”
面对并承认自己的需要的基础是要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因为你要承认自己是可以“自私”的,允许自己“自私”,完全接纳自己有“自私”的这一面。
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彼尚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他坐他哥哥开的车,出行路途上彼尚的哥哥说,我想吃口香糖了,你那有吗?彼尚掏了掏裤兜,很幸运地摸出了5粒口香糖。
然后彼尚想也没想拿起其中的三颗扔进嘴巴里,把另外两颗递给哥哥。
他哥哥皱着眉头接过那两粒口香糖,说如果是我,我会把那三颗给你,我自己只吃另外两颗。
彼尚说,没错,我就是按你说的做的呀。
他哥哥说,不是,我的意思是作为主人,你应该把多的留给别人,留给客人自己吃少的。这样才有礼貌。
彼尚说,不不,如果是四颗口香糖,我会我们一人一半。但我没办法把五粒分成一人一半。真相是,我爱你,但我爱我自己更多一些,所以我会自己吃更多一点的那一半。
他哥哥听了之后,沉默了很长时间,在后来行驶的路途上,时不时就若有所思地侧过头来盯着彼尚。
过了很久他哥哥说,我很羡慕你可以这样,虽然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很难,但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像你这样真实的面对自己和别人。
我国古代有个著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一个4岁的孩子把最大的梨让给家人,留给自己最小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否出于真实的自愿,把这件事作为典范,向这个年龄段的人宣扬都是不合适的。
4岁的孩子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在孩子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导必会让那些希望留下大梨的孩子有沉重的羞耻感。
导致他们的性格,要么变得隐忍和压抑,要么叛逆和愤怒。
一方面有着出于本能的需要,一方面这种需要又被大人灌输的价值观强烈压制。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纠结的人那么多,因为内在永远有两股力量在征战。
我经常会在“真实的自我”和“社会上的自我”两者之间挣扎,所以会产生很多的“纠结”。
你是否也有,又想做“坏人”,又想“听好人”呢?
面对真实的自己,才会更有力量!面对自己真实的需求,才不会被那些“忽略”的需求,以各种其他的面目出现在生活里,来“反噬”你的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