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改变思想改变行为2
继续昨天的内容,说说不同类书籍的阅读方式。
第一种解决具体问题的阅读。
像《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这种书不可能从头到尾查阅,拆书帮的理论也认为这类书只读你需要的部分就好了,只有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直接翻到对应章节进行阅读。
做好笔记可以让自己更有条理更明确重点:
首先明确问题,弄清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写下来。比如娃起湿疹了要如何应对,或者娃便便有血丝了怎么办。写下哪本书哪个章节哪一页有相关内容。
其次归纳总结。阅读书中的内容,找到解决办法,用自己的话简单化的语言归纳总结出要点。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思考书中内容与自己实际问题的关系,书里的解决方案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针对自己的情况,可以应用哪些书中的方法?
第二种系统型的阅读。
这种需要从头到尾的阅读,我很容易边读边忘也容易中途放弃。
但是我发现如果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或带娃的情况联系起来,情况会好一些。边读边动笔
也是不可少的。
在读完每一章节时,都做好笔记,
首先是说了啥,把章节内容用自己的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其次是咋说的,作者如何引出问题,如何下定义,怎样提出解决方案。就是作者写作的逻辑顺序是怎样的。
然后是跟我的实际情况有啥联系。哪些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哪些是颠覆我认知的,哪些是有疑问的。
最后是读完之后该咋做,哪些行为语言需要改变。列出具体的行动计划,从培养小小的新习惯开始,有了读书有用的激励,就更容易坚持。
整本书读完之后还需要复盘,怎么复盘呢?
合上书,想想整本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点是什么,实在想不出的话就看看之前的章节笔记,然后再思考对你最重要的点是什么。
归纳整本书的逻辑顺序,根据申论写作的要点,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及重要性),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归纳,会比较清晰。
第三种储备型阅读,我家娃还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游戏力》这类书跟现阶段的我们关系不大,还有像经济学理财之类的是我想看的,看看以后是否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如果有余力可以
读一读,看看有哪些适合自己家的请况。这种书的读书方法和上一种一致。如果有余力还可以再进行扩展,形成体系。比如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就去看相关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书。
不读书也有很多人能带好娃,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是读书可以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可以抚平我的焦虑。所以我会读下去。加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