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自我”是如何产生的?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老余读史

为什么婴儿几个月时不认生,再长大点就认生了?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激发的?

为什么孩子三岁左右,开始喜欢奥特曼?

本文给你答案。

1  

无界限的前7个月

从出生到7个月左右,因为来到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全新世界,婴儿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界限:

当他在地板上爬的时候,感觉是整个世界跟着他一起移动;

他感觉饿时,以为整个世界与他一起在挨饿;

他看见妈妈活动身体,以为自己也在跟着一起动;

妈妈哼着歌,他以为那是自己的声音。

在这时,他们感觉自己与身边的物体之间,自己与周围的人之间,自己与整个世界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和区别。

因为他们对这个新世界的认知经验,还无法把自己和非自己分开。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认生,谁抱都是一个样。

2  

意愿得不到及时反馈,自我意识产生

随着慢慢长大,他发现:

自己感觉到饿时,妈妈不见得立即出现;

他想玩游戏,妈妈也未必立即配合;

他的胳膊活动时,可是床和天花板并没有动;

... ...

一系列“打击”后,经验告诉他:

自己的意愿和外界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此时,他的“自我”产生了,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开始区分自己与外界。

终于,真正意义上不同于其他的独立个体开始形成。

此时,不熟悉的人抱他,他当然就开始反抗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自己,外界就是外界,自己和外界不是一回事。

 3  

体验更多的“意愿落空”后,自我界限产生

在一岁左右,经过长达一年的“试验”,他已清楚的知道:

这是我的胳膊、我的腿、我的头、我的眼睛... ...;

甚至能认识到这是我的视角、我的声音、我的想法、我的肚子疼... ...。

此时,他已能区别自己和外界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终于知道:原来自己根本不是无所不能,这样的认知就是“自我界限”(这种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后)。

 4  

3岁是个坎

孩子到了两三岁后,更能够认识到能力有限,在此之前,尽管他知道:

他无法让妈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愿望同妈妈的行为混为一谈。

所以,此时的他们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一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甚至闹得天翻地覆。

过了三岁,态度有所收敛,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有了更深更全的认识,但脑海里还在幻想如何随心所欲。这样的“心态”再过几年,当他经过更多的“事与愿违”后,才能够逐渐消失。

在此之前,他还是在幻想自己无所不能,强大的超人、奥特曼、蜘蛛侠,是他们的最爱,因为这些“英雄人物”,就现在来说,就是他对自己“过去”的怀念——没有自我意识前的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孩子就会误解自己“无所不能”,从而延后甚至停止(如果我们无条件的满足下去)自我意识的成长。小时候没有发展好“自我意识”,自然长大后就不会有“独立人格”,而这,是我们万万不想看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