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散文简友广场

村小

2022-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coconut123

听她回忆往事,原来历史近在咫尺。

小时候上的村办小学,原来仅仅存在了三十多年。学校的起源大概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她连最开始的老师的名字都记得。

第一个老师,丈夫是银行的,有两个女儿,有时周末老师不回城里,她丈夫会带着孩子看她。

在村里孩子眼里,那两个女孩干干净净,像公主。

村里很多孩子都叫小名,上一年级的时候才起名,大多是老师起的。

办户口那再往后的事情。

有个女孩名字里有个“英”,老师说,你妈妈名字里有个“英”,不合适,你改成“兰”吧。

村里的阿姨没有见过茶几,到人家家里,便坐在茶几上,以为那是长方形的凳子。

第二个女老师体态略胖,穿着连衣裙,那是她第一次见女人穿裙子。

这个老师的丈夫有一次来学校,喝醉了,还打了老师。

再后来,来了一个男老师,住单身宿舍,传言跟村里的一个女孩不清不楚。那个女孩后来嫁给了一个离过婚的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

来来去去,走马灯似的换老师,村里只有林家的几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当时成分不好,条件不好的那家人,最先离开了村子。

后来,盖了新学校,一排混凝土结构的白色教室替代了土坯房屋,大大的校园,很气派,教室里传出朗朗书声,是乡里最美的声音。

没几年,村小撤并,学校卖给了村民。

乡村没了学校没了读书声。

乡村成了文化的荒漠。

直到近几年才慢慢改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