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人物

为什么有人给秦始皇、隋炀帝这些暴君“洗白”?

2017-09-24  本文已影响230人  硕鼠无止

胡适先生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转变历史方向的大人物,他们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则遗臭万年,有的则始终充满巨大争议。争议最大的莫若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这些人,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是暴君,是人民公敌;但也有很多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他们雄才大略,都给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上对他们的评价都是不公平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点?为什么有人愿意替他们“洗白”呢?

古已有之

竹书纪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历史

首先,给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洗白”的行为古已有之,作为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人物,他们都有无数追捧者。比如很多人依据《竹书纪年》,对商纣王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认为他是被周文武抹黑,甚至三代之前也有“尧幽囚、舜野死”的观点。李白在《古风》中就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完全就是秦始皇的铁粉。唐代文学界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开凿大运河虽然是隋炀帝的暴政之一,但长远来看运河功在千秋,甚至堪比大禹治水。

功在千秋

秦始皇陵

这就说到了秦始皇、隋炀帝的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位期间施行的暴政,大多是功在千秋,罪在当代。秦始皇通过连年的战争统一六国,随后又北驱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焚诗书、坑术士以愚黔首;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巡游求仙以图长生不老,这些举措都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隋炀帝墓

而隋炀帝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三征高句丽同样让当时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两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是人口锐减的时期,民间可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应该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他们的统治之下。但后世的人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那些暴政,都基本上没有烂尾,修长城、征百越、挖运河都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几十万人修建的皇陵,门票不也收了不少么。

后世抹黑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修史书的习惯,但是不得不承认,史书往往都是一家之言,为当代统治者服务,很多时候都会有失公允。夏、秦、隋之后的周朝、汉朝、唐朝都是历史上公认的巅峰时期,他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空前绝后的盛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反前世之道而行之,比如周朝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汉朝初年的“与民休息”。

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也说到秦国之亡秦二世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正是他的“新主之资”,如果能够稍行惠政,老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可惜这个机会让给了文景。更新换代之后,新主为了统治的需要,自然会贬低旧社会,这个大家都很熟悉。

黑白兼有

正所谓“读史明智”,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史书虽然会对人“盖棺定论”,但是历史从来不会这么做,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对人的评价都不应该非黑即白。秦始皇、隋炀帝的确是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他们对整个历史的发展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抹黑”或者“洗白”他们的人都是从一个点出发,对他们进行评价,评价多了就简化成了黑白两面,单如果将这几位帝王的政策单独拿出来评价好坏,估计也得长篇大论才行,作为我们这些后世小辈,只需要在他们身上汲取教训、学习经验即可。

并且,中国从来不缺雄才伟略之人,如何以史为鉴,如何避免让百姓受罪才是最重要的,这也许算是秦始皇等反面教材提供的另一个积极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