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当你打开手机,想要休息一下调出一个综艺视频,会不会发现可供选择的太多太多,而无从下手?
我也是如此。
所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反倒不太愿意去主动认识更多的新人和新事,因为,就算我不去主动认识,互联网这阵风,也会把那些真正能被吹到风口上的人或者事,吹到我们面前。
李诞,就是这样一个我被动认识的人。
作为一名《奇葩说》的死忠粉,马东东做的其他节目也会涉猎一二,《饭局的诱惑》算是其中之一。作为综艺的惯例或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综艺就是把最近在风口浪尖或者比较话题性的人物请到节目现场进行一番拷问和爆料,无出其右,当你在这一档节目中看到他(她)的身影,你就知道,同时段或者同周期的其他综艺节目,也少不了这位来宾,于是,我见到了李诞。
很多时候,我们说认识一个人最好是了解他的前世今生或者履历,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能够让你好好准备之后才真正去接触一个人呢?不都是突如其来的进入你的生命里,经历一些事情,说过一些话,让你留下印象或者决定不再交往。
在看李诞的那一期《饭局》,我压根没看过《吐槽大会》,看不懂前面铺的梗,也不知道他和蔡国庆老师之间在节目中的“恩恩怨怨”,但就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依旧让我打心眼里确定,人如其名,李诞的“诞”,真的是“荒诞”的“诞”啊。
幽默中最难的一件事,是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让所有人都发笑,太难。
把握分寸的幽默,太难。
收放自如的幽默,更难。
更难的是,知道自己主动的调整幽默的力度。
马东的幽默看似市井,却透露着一丝洞察;康永哥的幽默大概是温柔一刀的防不胜防;而在这样一个主场环境下,蛋蛋的幽默恰到好处,依旧荒诞,依旧不按套路随心自在,可他却了解自己幽默的度在哪里。
在那场饭局里,他的度,就在于他的收放自如。
我是理工科,请原谅我实在找不到太好的形容词,但是在化学里,我们用催化剂来形容蛋蛋当时的表现。
他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而是一剂催化剂,或者说是旁观者,让反应更加剧烈,效果更加显著,使得笑料作用的更加充分。
如果用更加学术的观点,他大概就是“鲶鱼效应”中的那条鲶鱼,作为一种刺激加入进来,激活了现场的笑点和表现。
别人是看破不说破,而他的幽默,是看破更要戳破:
- “从马东老师铺梗的那会我就听懂了”
- “我从来没有故意做一个节目踩所有大明星,把自己往上抬”,“是我干的是我干的”
- “弄他们好不好,咱们弄他们”
- “你初出茅庐的第一个节目,就打败了马东在电视圈修炼了几十年下来做的节目”,“你说巧不巧”
- “从马东老师说到长线的时候,我已经在等了,我估计下一句就是说我呢,没想到还用了一句成语……”
- “见到马东老师跟我说,小伙子真有才华,怎么拍网剧啊,没多长时间,就听到了他辞职的消息……”
每一句话都给嘉宾留有了发挥的余地,而自己的语言也包含着小说的风格,跌宕起伏,出其不意。
嘉宾和观众笑出褶子了当然,不得不说最聪明的地方,就是配合马东东做广告的夸张了。带着相声的韵味,捧哏捧得特别到位,锦上添花,一唱一和特别到位,让马东东脸上都笑开了花儿~~
- “你瞧瞧,我的天哪,难道下一个就是那个特别薄的手机吗……”
懂得幽默的人,并非愚人,而是比聪明人更懂得人情世故
幽默,让人发笑,是很难的一件事。
而如何让大家,笑的恰到好处而且感到舒服,那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因为你得知道在场的参与者能被踩到的底线在哪里,同时要知道观众的痛点,和越来越高的笑点在哪里。
不能越界,而在这两条看似模糊,实则泾渭分明的两条边界之间,能够自然的游走,实在不易。
看过他在《饭局》上的表现后,才知道他策划过《吐槽大会》,于是趁势把这档节目都看了一遍。更加佩服他对于幽默的琢磨和度的把握。
嘉宾心声 崩溃了 这辈子不愿意听到李诞的度,从策划《吐槽大会》的初衷,还有选角上就能体现。
网上有段子笑称《吐槽大会》是过气娱乐圈演员再就业中心,也并非空穴来风,首先选角就有争议,而且顶住了强大的压力,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幽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吐槽大会没有人能青春永驻,同样的道理,也不会有人红一辈子,或者一辈子站在风口浪尖上。岁月洗礼,时代变迁,总有不断涌上来的新热点盖过还没冷透的旧热点,然后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改变大家的关注点。
红过,重点并不在“红”,而在“过”。蛋蛋有勇气请这群嘉宾,而且这群嘉宾也能够勇敢接受吐槽,本身就是意见特别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儿。就拿我们普通人来说,也会有命途多舛,时运不济,总会想着自己顺风顺水的时候,而不远过多沉浸在自己失败或者不顺的坎坷时期;更别提明星了,谁不愿意永远只被大家记得最红的时候,谁又愿意被别人当面指着鼻子说你现在不红了,过气了?
可是,蛋蛋他们做了,嘉宾们也吐槽了。
一切,不过是在跟自己的过去告别。
一切,也不过是在帮助自己直面不愿意直面的自己。
嘉宾笑着面对,坦然接受,观众们看个乐子,顺便再一次记住曾经在我们的回忆里,记忆里嘉宾们曾经红过的样子和现在的对比,唏嘘过后,也许会叹一句
“原来,你们也会有今天”
并不是嘲笑,也不是抱怨,而是感叹,原来,明星,也会有普通人的烦恼,原来他们在光环的背后,也会有普通人的尴尬。
幽默不过是因为看透人性之后的那一份悲凉
我不能说马东和李诞是一类人,风格不同,各自在不同的战场上打拼,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大约对于人生的底色的态度,还是有那么一些相似。
就如最近马东东和许知远在访谈中的对话中提到的5%和95%之间的差异,并且认同这种差异,也尊重这种差异的存着。
95%的人,在生活。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
“你喜欢这个时代?一点抵触情绪都没有?”
“没有,没有,没有,我没有那么自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马东东确定以及肯定,喜欢这个时代,并正在融入这个时代。
大概,真是因为对于正在面临和处于的生活,无从反抗吧。
悲凉,由此而生,带入坟墓。
就像《奇葩说》、《吐槽大会》这类属于大众传媒的节目,就像马东东所说的,“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前沿是学者的事情,是思想者的事情,大众传媒的作用是让没有接触过的人接触。”
历史永远是遗忘,重新来,遗忘,重新来。其实想想,也许《奇葩说》中讨论的话题曾经在很久远的时期就被讨论过,也许《吐槽大会》里那些嘉宾明星,在很久远之前,就曾经大红大紫,但又被观众们所遗忘,然后又被请到节目中重新来过,然后又会逐渐被遗忘……
价值,并不是在遗忘和从新来过之后剩下的那些东西,价值大约体现在它们被遗忘和从新来的这一个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
因为你们还可以重新来过,所以,遗忘,并不会让你丢失你的价值。
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些懂得幽默的人,“因为无从反抗,所以悲凉。”
悲凉
而他们的选择,就是透过这一层悲凉的底色,让自己生活着而已。
只不过马东东选择的是这样一种“奇葩式”的生活,永远对新鲜事物保持着敏锐,永远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保持着尊重和包容,只要你喜欢,就好。
而蛋蛋选择的是另一种“吐槽式”的生活,因为没办法改变,所以以此为乐,不管是苦是甜,或者生活怎样对待我,它都是我乐子和段子的来源。
悲凉 悲凉 悲凉 悲凉最后节目的花絮里,李诞用食指朝屏幕指了指,没有说话。
我想,他的未尽之言大约是说“老马,还是你懂我”。
无言作者:星雨小妖童鞋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