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爱好者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和苏轼,谁的地位更高?

2024-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杯水Plus

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啊,搞不好两边都不讨好会引来一片骂声的。但是既然邀请了,这个活还是要接的。由于苏轼在李白的后面,何不让苏轼自己说两句呢?他可是评价过李白的啊!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看宋朝之后的人对他们两人的评价,因为后面的人具备上帝视角嘛。

清人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评论:“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清代文人把曹植列为第一,我们后人崇拜的诗仙、东坡还被放在后面了,只可惜天妒英才,曹植要不是早夭,可能会在文坛有更深的影响吧。毕竟活得久,留下的作品才多,多的话才更容易保留下来给后人。

李白与苏轼

下面用一个表格来简要对比下李白和苏轼在时代、诗歌风格、主要成就、代表作品、文学地位、性格特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不同。

李白与苏轼简要对比

苏轼对李白的评价

正如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出场前有人用激动高亢的声调大喊“李白,李太白”一样,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李白时要想保持不动心太难了,苏轼也不例外。在《李太白碑阴记》的字里行间,苏轼对诗仙李白盛爱偏好,通篇扬溢着的是对这位超级浪漫诗人的热情颂赞。

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璘,此岂济世之人哉? 而毕文简公以王佐期之,不亦过乎?
曰:士固有大言而无实,虚名不适于用者,然不可以料天下之士; 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
夏侯湛赞东方生云:“开济明豁,包容宏大。陵轹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藉贵势。出不沐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介。雄节迈论,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
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辨。

公布答案的时候到了

最后,终于到了公布答案的时候了,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先说说国外的情况:从世界范围上讲李白知名度更高。因为李白出生在大唐,大唐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到现在为止国外还有很多唐人街。中国走出世界是从唐朝开始的,所以唐朝的大诗人李白肯定享誉全球了。

再说说国内的情况:李白为诗仙,名为谪仙人,追求的是羽化登仙。苏轼更接地气,特别是苏东坡,多么平易近人的名字啊。他们两个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两座丰碑,各有所长。如果真要说谁的地位更高,李白应该高那么一点儿。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苏轼“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所以他们一个是天上之才,一个是人间之才,不管怎样都是大才。

文末可以投票,看看大家心目中谁的地位最高?

附录两位大才作品欣赏

我最喜欢的一篇李白的作品是《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这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春夜宴桃李园序》全文如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本文收录于中华书局版《古文观止》下第516页,记录了诗仙李白与众兄弟在美丽的桃园欢饮,畅叙天伦之乐、高谈赋诗的情景,抒发了热爱自然、享受身后的雅兴豪情。格调明朗、清新,语言流畅、潇洒。

我最喜欢的苏轼的作品全是在黄州五年产生的,特别是元丰五年(1082年)是他的爆发年,不仅仅是因为《黄州寒食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等名作在这一年集中诞生,更因为在这一年,苏东坡终于从乌台诗案的阴影中走出,驱散内心的阴霾,在静定中实现了超越,获得超然物外的欢欣与自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这是死里逃生后才会有的感觉,他最美的文、最智的诗、最佳的词最雄的赋、最酷的字、最绝的美食皆诞生于黄州。下面是这些作品中的部分句子:

由于这里没有投票功能,各位朋友可以评论您认为的谁的地位更高?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