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还是不鸡娃,这是一个问题!

2020-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丽丽二木大

如果在四年前,或者更早时候问我,以后娃上了学,你会鸡娃吗?我想我会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在鸡不鸡娃的这个问题上,我经历过一番心路历程。人很习惯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做事,在鸡娃这个问题上,我从小到大的经验是:我爸妈从不管我学习。他们最多是跟我说,要好好学习,行动上就是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饭、家里不让干家务活,仅此而已。虽然仅仅这些,但,在他们那一届父母中,他们已经算是很“重视教育”的家长了。

接娃放学或者等娃上课外班的家长闲聊中,“咱们小时候家长哪管过!” 是一个能引起大家共鸣的话题,家长们的心路历程都藏在了听到了这个话题的频频点头里。

01

女儿这周一、二都在准备周末的一个比赛,我一连当了好几天的司机。好不容易周三可以不去训练,周二晚上回家的路上,女儿跟我约时间:“妈,我明儿放学把数学带回来,有几道题我不太明白,您给我讲讲。”

我曾经写过一篇“课外班的选择心法”,写过女儿目前报班的情况,她小学四年级,到目前为止语数英都还没有报过辅导班在外面学习过。

英语不需要,因为我带她从小启蒙学习,学校学的与她课外看的相比,简单太多;语文不需要,我家最多的就是书,她看书,写小说,学校成绩自然也不在话下。

唯一就是数学。

闺女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位前辈爸爸曾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是时候要给孩子报个数学课外班了。当时我很认真地查了课外班的信息,观望了有一阵子。后来女儿几次单元考都还不错,期末数学还考了一个班里最高分回来,我想着她自己也能搞定,就这样,到现在,我们也还都没有报过。

但是,没报课外班不代表我对她完全放任不管。

这几年闺女数学的学习思路一直是,

1、课内跟老师走,

2、课外补充一本练习册,一课一练;

3、不会的问老师、问同学、问妈妈。

四年级之前,女儿的课外一课一练都是她做完我给判,答错的我带着她分析原因、记录原因。今年下半年上了四年级,我放手让她自己做、对照答案自己判、自己分析原因、记录原因。有了前两年我带着她改错、分析原因的基础,我发现她自己也能做的有模有样,就完全放手了。

但是,无论是她自己判还是我给判,遇到不会的题她在学校解决不了,依然是带回家让我讲。

这是鸡娃吧。

02

我家孩子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是晚上他回家女儿已经睡着了。他就想着怎么争取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唯一的办法就是早上送孩子上学,争取早上的十几分钟与孩子交流。所以这些年,无论他晚上回来多晚,每天早上6点半孩子一起床,他也马上就起来,父女俩一天没见面,彼此想说的都在早上这段黄金时间。

女儿一年级下学期,有一次单元考没考好,心情不好,早上上学路上和爸爸念叨,爸爸牵着她的手很“神秘”地问她:“爸爸有考试能考好的秘诀,你想不想知道?” 听说是“秘诀”,孩子当然很好奇,爸爸跟她说:“做完题有时间一定要检查,这是爸爸当年考高分的秘诀。” 接着又鼓励女儿一番,说一次两次没考好没什么,继续加油,爸爸相信你。

就这样早上的十几分钟,俩人什么都聊,从学习到学校生活,孩子也很神奇,虽然只有十几分钟,女儿总能把她前一天学习生活的精华和爸爸分享,遇到问题,也经常会问爸爸:“你有什么秘诀吗?”

这也是鸡娃吧。

03

再说回昨天。昨天我给女儿讲完了数学题,女儿又顺手把昨天的作业小卷给我看,让我帮她改一改。我问她做完自己检查了吗,她没接我的话,接着说她觉得没问题。

我拿过来一看,问题还真不少。有些问题按照她现在的水平是不应该错的。我一边给她标注,一边说,这些问题你不应该错啊!女儿一边听着,一边说:“啊,您怎么跟数学老师说的一样,我们今天在学校做了一张小卷,我也错了好几道。数学老师说我不应该错,应该是没用心。” “哦!”我听着,继续看她的小卷。

等她把错儿改完,已经又过去十五分钟了,她一边收拾课桌一边说,“哎,我刚才还想着接着看那本BFG, 这下可好,没时间了。” 我看时机来了,接着说:“其实,你今天完全可以有时间啊!”

“嗯,”女儿说,手里继续收拾着笔袋。

“来,先停一下。“我拉起她的手,让她重新坐下。“ 妈妈知道你这次期中考得不错,达成了你的目标。但是,咱们今天的确花费了一些时间去处理一些你本不该错的题。我们从今天开始制定一个小目标好不好?妈妈希望你能把每次小练习都能当成考试一样认真对待,不该错的我们一道都不错,怎么样?”

“好。”女儿答应说。我没有再说话,这不是她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我觉得和任何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样,她依旧需要时间去内化,需要时间去体会“认真做每一道题”的好处,这个好处是她一直以来追求的,那就是,可以拥有更多自己做主的自由时间。

这更应该是鸡娃吧。

04

回到开始的问题。现在你再问我,孩子需要鸡吗?我的回答是:需要。但我还会补充一句:但是,得适度。

现在的大环境已经和我们当年小时候不一样,至于怎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是另一个层面的事,足够再写上一大篇,这里就不再展开。

任何事都有一个自然后果,无论你做与不做。如果一点儿都不鸡娃,我觉得对于现在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无论我们还是孩子,都无法接受这个一点儿都不鸡的自然后果。

所以,和我们的父母相比,我们这一届父母的观念得改,那就是“时代不同了,娃得鸡。” 

那怎么鸡,这是一个比“要鸡”更重要的问题,因为,“过度鸡”还不如不鸡,以牺牲亲子关系和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鸡娃还不如不鸡。

为了把握这个鸡娃的度,我的原则是,现在鸡是为了以后能不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老师说,家庭教育的最有效时期是孩子10岁之前,因为孩子10岁前的心理特点是依恋和崇拜父母,而10岁至20岁则进入轻视和抗拒父母的时期。

所以,孩子10岁前,父母做好自己的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非常重要。

从我女儿的成长经历来看,我也逐渐在她二年级末三年级开始越来越省心,因为她慢慢自己上路了,我更多的是一个支持者、帮助者和陪伴者。

“现在鸡是为了以后不鸡”这个原则对我很有用,因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更着眼于陪伴孩子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很少在一两道题上或者一两次考试上陷入焦虑或者发脾气。

上周我和女儿聊了考试发成绩后家长的反应,记录如下,她反馈了我收到她成绩后的反应,我很开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