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戏剧,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相貌平平,学习成绩平平,从小按部就班式的成长,是一个放到人堆里立马被埋没的人。
2015年,顺利毕业,正式步入工作岗位,走上三尺讲台,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本以为我的生活还会继续平淡下去,直到遇到她。
相遇
“高参小”的到来犹如一股春风吹化了我心头的薄冰,戏剧实践基地的挂牌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新的元素,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第一次接触戏剧是协助学校老师组织戏剧专场活动,简陋的舞台上孩子们稚嫩的声音,明亮的眸子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才知道,原来戏剧的魅力如此之大。
喜欢是无法掩藏的,我成为了学校的一名戏剧教师,可以跟着中央戏剧学院的小老师们一起给孩子授课,排练节目。活跃的戏剧课堂又一次颠覆了我对教学的认知,原来有一种上课形式,可以是以游戏为主,原来孩子们的课堂,不一定有桌椅板凳,不一定布满条条框框。
更令我感动的是,一个腼腆内敛到从不当众讲话的女孩子经过戏剧课程,可以登上舞台进行展示,戏剧又一次给了我感动。
一年的时间,中央戏剧学院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观摩的机会,我不仅能够看到学生们的演出,还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儿艺、人艺专业演员的表演,我深深地感到了舞台的魅力,他们的表演仿佛可以实现空间转换,使我置身其中,这种感觉,是影视所无法给予的。
相知
走进中戏,开启我的又一轮求学生涯,让我对大学又有了新的憧憬和渴望。
但谁知,山水画一样的校园环境却隐藏着魔鬼式的教学课堂。
每周五的理论让我这个戏剧小白努力了解戏剧的发展,理念以及未来的趋势,了解到戏剧教育并不仅仅局限在“表演”这么简单,戏剧教育工作者是如此的任重道远,也让我,对戏剧教育充满了憧憬和渴望。
理论仅仅是纸上谈兵,暑期的培训更是这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忘不了暑期课堂早起的晨练,忘不了吃饭时间都在和伙伴们探讨课堂感受,忘不了课堂上的大汗淋漓,忘不了第一次大声笑,第一次放生哭,第一次忘记自我……
走进中戏,才是真正走近戏剧的开始,不经历,永远无法了解到舞台背后的辛苦。
这里的学生会在你沉睡的时候起床:树林里,甬路上,水塘边,到处都有学生们的身影,这些身姿挺拔,容貌出众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着魔鬼一样的训练,他们不仅有姣好的容貌,更有坚韧的内心,和他们在一起,才深深了解到戏剧人的不易,才能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
相爱
如果说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戏剧的,那就是《静待花开》。
在李响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敞开心扉,一起笑,一起哭,甚至一起吐槽,我们一起挖掘着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齐心协力进行着剧本创编。
在沛沛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这群从各个学校走出来的多学科教师尝试着走下讲台,走上舞台,去演绎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从未想到,自己也能走上真正的舞台。排练过程中,才知道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原本都是身边的故事,却仿佛离自己那么远,原本生活化的语言台词,背起来却是那么的耗费时力,舞台上的一颦一笑都有严格的要求,步幅的大小快慢将会决定整场戏的进度…就这样,沛沛导演陪着我们一点点纠正,一遍遍重来,有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太差劲了即将要放弃的时候,是沛沛导演的“调整”、“再来一次”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真的感谢李响老师,愿意听我的故事,感谢沛沛导演,让我切身感受着戏剧人的严谨与韧性。
在伙伴们一遍遍的磨合下,进度变的顺畅,调度开始清晰,台词已经固化成为了自己的语言,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是我自己,已经是戏中的“王雯熠老师”,那段时间,甚至在生活中都觉得自己是王老师的影子,要时刻保持着王老师的气质,把自己,活成她的样子,这种感觉,在谢幕之后也延续了很久…
舞台的聚光灯终会熄灭,但内心火一样的热爱却越燃越旺,小心翼翼收起《静待花开》的剧照,有了实践之后,对今后的戏剧教育更是充满了信心,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需要时间去实践。
五年前,我只想做一名平凡的语文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教文化,五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是一名教师,但我的课堂不会再是古板的一撇一捺,它有了新的生命,遇见戏剧,成为更好的自己,平凡的我也会带给我的孩子不平凡的美好,让戏剧,成为孩子们路上的又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