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想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吧。
视频中的这位00后男孩和他的同学都有着对父母无法读懂自己内心的无奈,他分享了他们所喜欢的父母。第一,真正能读懂他们的父母;第二,用合适方式和他们沟通的父母,能用爱感化他们,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和数落。
显然,视频中孩子的父母都是爱着他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爸爸表达爱的方式更容易让他接受。
因为爸爸做到了接纳“如其所是”,认同孩子,让孩子有了很强烈的被爱的感受。
今天问了这段时间带给我很多正向激励的爱普生涯鞠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总是可以对美味咨询对象都做到接纳呢?
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发自真心去接纳他人,并表达自己的接纳时,他就具备了强有力的帮助他人的能力,而鞠老师就带给我这样的感受。
鞠老师对我的接纳,建立了我们之间的信任感。因为我感受到被她完全接纳,我便开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希望如何成长,塑造全新的自己。
这段时间,我开始思考、聚焦,我能感受到我一点一滴的改变,一方面这是来自我对自我成长的渴求以及另一半的无条件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遇到了合适的导师给予了引导。
对于我提出的这个问题,鞠老师回答我说,每一个咨询对象的视角和观点都会给她带来帮助,所以接纳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年人来说,一旦被接纳,便会有所成长、发展、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结合自身的感受,我便更能体会孩子对于被接纳的渴望。接纳性的语言能让孩子打开心扉,让孩子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心事告诉父母。
而不接纳的语言,充满了评价、责备、批判、教训、教化、警告和命令,只会将孩子推开,让他们不愿再跟父母交流。
正如开头视频中那个孩子说的那样,妈妈如果能用孩子所期待的那种接纳的语言去和他沟通,而不是只从自己认为是爱的角度出发与他相处,那么孩子”被爱“的感受可能会更深刻,亲子关系也就更紧密了。
孩子说,我不想吃了;你说,你在长身体,再吃点吧。
孩子说,我不想去学画画了;你说,为什么不想上,我花了那么多钱给你学,你对得起我们的辛苦吗?
孩子渴望的是父母的认同,而父母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衡量。
我们总是想着给孩子最好的,怕他们犯错走弯路,忍不住介入,却不知自己正剥夺他们去经历自己人生的可能。爱,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想,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自我掌控、自我负责的人,从而收获他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