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
自进入大学以来,听到最多的就是“批判性思维”,老师上课说,学长学姐开会的时候谈。我生来愚钝,不好言谈,上学时也是一昧死学,盲从的成分很大,于是我想,“批判性思维”是怎么样的一种思维?我该怎么样才能拥有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庆幸之至,我读到这本书。提问类的书籍我也接触过几本,大多是治标不治本,表面上看起来很实用,但是实际上基本上用不上,尤其对我这种超级不善言谈的人。这本书不一样,在于他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问的本质便是批判性思维。
归结看来,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一:介绍了一些误区
1.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方式:可以吸收很多知识,被动思维方式,来的轻松而快捷。但缺点就是对于如何做出取舍,提供不了任何方法。
淘金式思维方式:带着问题去读书,并且随时准备反驳。在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之后,做出取舍。
2.批判性思维方式也有两种:
弱势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3.还要有好的价值观: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4.理智思考:接受或者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二.寻找问题
1.论点和论题,关键词,数据:这个跟我们高中时做议论文时一样。论点论题应该不用过多解释。但是关键词,像定义不清的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一词多义的名词;有可能表示反意的名词。如果我们有疑问,一定要征求其准确的解释。
对于数据的应用,一定要搞明白数据的得到过程,以此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及代表性。
2.理由是什么: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
理由一定要充分,具有代表性。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推论。
3.逻辑的正确性。
首先要知道潜藏的两种假设
价值观假设:在特定情况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倾向。
描述性假设:对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存在,价值观世界观也不尽相同。有时候逻辑成立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如果我们找不出潜藏的成立的假设,便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4.推理过程中的谬误:
第一种就是: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第二种: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的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分散主意力。
第三种:看似为结论找到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也取决于结论本身成立。
第四种:重要信息省略,也会造成推理不畅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观的大小。
了解谬误的存在,首先可以保证我们得到合理的解释;其次有时遇到不好解释的事情,也可以运用技巧,一混而过。
三.得到合理结论
精确结论的得到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单方面的对与不对,而是统筹之后,在某些条件成立下的该与不该。
不是每个结论都是平等的,我们要择优录取。
切记:在跟友人亲人闲谈的时候,不要过于猛烈的使用此种方法,一是没有必要,闲谈嘛,重在娱乐;二是使用不当,会大伤和气。对此,小编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