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点读书个人IP打造

吴韦朋:如何知行合一?我顿悟了!

2024-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吴韦朋

1、何为“知行合一”

当我说出知行合一时,我脑海里浮现两个人,一个是曾国藩,另一个是王阳明。

前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日记,后者则是心学。

他们两个人做出的贡献,都是大师级的,我就不多赘述,我只讲他俩给我最大的启发。

曾国藩对于很多人来说,至少对我来说,他每天勤笔不辍的写日记,实在是令我深感钦佩。

王阳明则是在“龙场悟道”上给我的启发最大,而知行合一就是龙场悟道的源头。

何为“知行合一”?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写日记,就是反思,反思就会变化行动,而后行动,在行动中又获得新知,良性循环。

写日记,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所以,我每看曾国藩日记,无论字有多少,那都是一面镜子。我每看王阳明心学,就是一次知行合一的过程。

2、如何“知行合一”

大部分人之所以知行不一,核心就是因为“悟”不“透”。

其实,“悟”就是知,“透”就是行。

我们平常说,你“悟”了多少,就是在说,你懂了多少,“知”道了多少。

无论你“悟”了多少,其实,都仅停留在“知”,知道并不等于会。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悟“透”,你有没有付诸行动把它化成自己的东西。

大部分人是没有付诸足够行动的,因此,就会延伸一个问题。

思想越前卫,行动越迟钝。

换句话说,就是想得多,做得少。

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有,包括很多圣人都有这个问题。

如何破解呢?

我觉得,还是要和曾国藩学习,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也是可能成效最好的方法。

也就是写日记。

当然,这个方法虽然适合所有人,但不一定所有人会接受,而仅仅也是我的个人观点。

为什么写日记是提升知行合一最好的方法?

开头就说了,写日记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我们最容易获得智慧的方法。

所以,它太适合每个人去做了,除此之外,你还有更简单的方式吗?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不写日记?

我只能说,它可能适合我,但不适合王阳明,因为他有更好的方法,而且智慧过人,自然不必通过写日记提升知行合一,而是另辟蹊径。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不妨就去尝试吧!

3、“知行合一”不必拘于任何形式

想要提升知行合一,途径非常多,不必拘于任何形式。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而写日记,是我觉得目前最好最简单切入的方式。

至于如何写日记?其实也不必拘于任何形式。

正如我现在的这篇文章,它也是日记,日记既可以独自看,也可分享所有人看,一切的目的仅仅是提升自我而已。

4、“顿悟”是什么

“顿悟”?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就拿神秀和六组慧能两个人的偈语来说吧。

神秀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渐悟派。

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顿悟派。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句话曾这么写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无论觉醒,还是顿悟,最重要的不在于知,而是知行合一。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5、“知行合一”能做什么

前面刚讲了,知行合一是一个过程。

核心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写日记,就是非常简单的一种,每天都可以做。

所以,知行合一不执着于任何结果,因为任何结果都在知行合一中自然而然。

具体除了写日记还有什么?

用教员在《体育之研究》写过的一句话,“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每天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学习知识,不断提升身体和精神能量,你每天就能不断获得觉悟和智慧。

在我看来,《体育之研究》就是教员践行“野蛮其体魄”的“行”中有“知”,体魄从中医角度看就是阴。

《心之力》就是教员践行“文明其精神”得“知”中有“行”,精神从中医角度看就是阳。

得“道”之人,就是知行合一,说到做到。何谓“道”,道即阴阳。

教员在17岁时,就写出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就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

24岁时,就悟透了《心之力》获得了“知”智慧。后作《体育之研究》就获得了“行”合一。

由此而知,知行合一,能做何事?

这,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想做何事,而后身体力行,说到做到,即可。

我是吴韦朋,变现商学创始人,专注于线上变现、营销、哲学、随笔等原创分享。本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有什么启发,也欢迎留下你的感受。学习更多干货内容,大家可以搜索“吴韦朋”去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欢迎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