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 | 我们打卡了这些香港网红景点,然后……
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年人们,多少都有点TVB情节。有事没事“煮碗面”,人生态度“最重要是开心”。一边怀旧,一边装逼,傲娇地活在各自的朋友圈里。于是,香港就恰好成了我们这群“不服老又贪玩儿”的中年人心目中的集大成之地。
入港的手续越来越简单,出入境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从今年愚人节起连异地办签注都可以立等可取了。4天3晚甚至3天2晚,就可以凑出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避开旅游旺季机+酒可以低到双人4k以下。最重要的是,香港还有那么多同时兼备情怀和逼格的网红拍照点。
对,只是拍照点,对于“无照片不票圈”星人来说,拍不出好看照片的景点是不配拥有姓名的。燃鹅……
你确定那些打着或“小众”或“拍照圣地”标签的网红景点,不会给你带来买家秀和卖家秀般的心理落差么?
呐,今天就来说说那些年被种草的香港网红景点!
1.彩虹邨
彩虹邨可以说是近两年来香港网红景点中的头牌,随便一篇关于香港打卡和拍照攻略中都可见它的影子。
网红照片中的地点其实是停车场的平台,港铁观塘线彩虹站下,出站后跟着地图走,很好找。
特地挑选了工作日来这里,但依旧少不了游客及在此打篮球的当地人。小清新的彩虹色和欢快的粤语rap各得其所。
拍照靠抓拍和仰视角度,基本可以满足大家的票圈~
金天同学友情出镜,这大概是他兔生中最不想回忆起的一天,被抛到要脑震荡既然到了彩虹,那就一定要去坪石邨打个卡了。同样在观塘彩虹站,离彩虹邨不远,靠近旧启德机场。
方形的视角,无论从下而上还是从上而下拍,都能给人不小的视觉震撼。不过出于不打扰的考虑,没有进楼,只在楼下拍照以示到此一游。
在地少人多的香港,屋邨一直是独特的存在。但近两年随着游客的增多,不少屋邨已贴出告示谢绝游客拍照或到访,比如著名的怪兽大厦。
2.石澳
马卡龙色的房子,老港电影的巡礼,再不济也还有一片海。港铁筲其湾站A3出口换乘巴士9路,至石澳巴士总站下。从起点坐到终点,一路盘山而上,比山路更惊艳的是窗外的风景。想拍照的,去程争取坐到巴士上层靠右的位置,只要手速够快,就能抢拍到无滤镜不修图也足够美丽的原片。
真·原片系列网红的彩色房子基本集中于海滩附近,颜色颇多,宜戴墨镜,宜用滤镜,宜长得好看……
著名的石澳健康院离石澳巴士总站不远,下车后背朝车站往右走。
那棵被《喜剧之王》捧红的树就在健康院里,只不过大概受了山竹台风的影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剧照还原失败。
3.西环泳棚
途径西环码头,有种镰仓高校前站的feel,只是少了江之电。打卡当日几乎没有游客,毕竟车来车往,但只要找好角度和安全的拍照点,cos下漫画未尝不可。
从码头走到西环泳棚,有一段长长的、没有树荫的上坡。这是一段让人不想说话、没有想法的路程……
其实,西环泳棚已经算不上是小众景点了,但说到“小”,它是认真的。一众游客窝在小山坡的楼梯上,排队等候打卡拍照。
不巧遇到两个内地来的阿姨妈妈和一对小情侣,前者现场教学如何用一条纱巾七十二变,后者则示范了什么叫二十四孝男友。看他不惜扭曲自己的身形,从各角度各高度对女友来了次长达十多分钟的360度摆拍,我感受到了他强烈的求生欲。只是,后面那个架了半天脚架就想拍个空镜的大哥此时此刻应该很想吟诗一首(划掉,改为“大骂出口”)。
4.太平山顶卢吉道观景台
对搜旅游攻略的人来说最吸引的字眼是什么?人少、景美、还免费!于是,我就这么和大家常去的山顶观景台背道而驰,走上了通往卢吉道的山路。
如果天未黑,人不累,我想我大概可以坚持走到观景台本台,可是偏偏这两个假设都不成立。倒不是不相信香港的治安,但是在一边是峭壁,一边是另一段峭壁,光源只有路灯的情况下,内心早就把港剧里发现山顶女尸的场景预演了好几遍。
想着不如找一处停下赶紧拍完照折返,才发现要避开树枝好难好难,而网上别人镜头中的太平山夜景此刻离我的距离是好远好远。
去了三次太平山,我觉得这是一件需要讲究天时地利的事。因为山顶缆车有因故停运的可能,山上有雾气磅礴的时候。倘若时间允许,不妨赶在日落前上山。
5.庙街
图片来源:网络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张照片美(pian)到一定要去趟庙街。反正,这个打卡任务又失败了。
其实,庙街和吉隆坡的茨厂街、新加坡的牛车水,甚至上海的城隍庙无异。唯一不同的,大约是商铺旁小巷边隐匿在暗处的“女士”们,衣着暴露了她们的职业,她们抽着烟相谈甚欢,国语和粤语夹杂。像我们这样的非潜在客户,根本连眼神也不会“赏赐”。
按照网上的攻略,这张照片的拍摄点是庙街旁边的一处停车场。经过拍摄角度和周边建筑比对,还真找到了这个停车场。不过,这身打扮出卖了我们游客的身份。楼下警卫室的女保安客气地将我们请出了大楼,包括另一位背着三脚架想来此拍照的外国妹子。
6.重庆大厦
住在尖沙咀,从酒店往维港的的路上,一抬头恰好看见传闻中鼎鼎有名的重庆大厦。门口四散着揽客的印度人,乱是唯一感受。这里没有王家卫的浪漫,只有藏污纳垢的不安。
不是危言耸听或给自己加戏,但在没有男伴陪同的情况下,我没有丝毫想走进大厦的冲动。
7.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
现实中没有663和阿菲,但这里从来不缺少带着朝圣心而来的游客。想cos拿着外卖的王菲不难,但要保证既不阻碍通行又不拍到行人,还是很考验时机和速度的。
看上去长到没有尽头的扶梯,实际上是分段的,加上是单向运行,体验后过个瘾就好了,毕竟走楼梯也是挺累一活儿。
8.都爹利煤气灯街
损毁前的样子从中环去山顶缆车的路上途径,很短的一段楼梯,一旁树立着煤气灯,每晚6时至次日早上6时亮灯。但第二次去时,楼梯街已经因为山竹台风而严重损毁,周围拉着警戒线。今年2月第三次去时仍未开放。
9.各大警署和香港警察学校
这几个地方称不上是景点,但有点TVB情节的人,自然是要去打个卡的。
尖沙咀警署位于弥敦道上,一不留神逛着逛着就错过了。
油麻地警署位于非主干道上,周边有不少零散的小食店,标志性的蓝色墙非常好认,毕竟出镜率高。
最最值得推荐的当属中区警署。第一次去时还在修缮中,等到第二次去时,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大馆”已是面目一新,里面鲜活地呈现了当年监狱的场景。这是一处没有看攻略捡到的宝藏之地。
看过《学警出更》的一定对香港警察学校不陌生,单说地址没有概念,给你们另一个地标帮助快速找到:海洋公园。香港警察学校位于海洋公园对面,在通往乐园正门的扶梯上就可看到校区内场景。
放张2014年的旧照除了中区警署,其他几处就在门口拍个照便好。
10.星光大道
你能想象么,去了三次香港,居然找了三次星光大道。第一次是常规意义上的星光大道,此前网上所看到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整修前的样子,明星手印是铺在地上的。
第二次去,“大道”在整修,雕像和手印被安置在了星光花园里,走了地道,爬了小山,一通好找,只能庆幸还好没放弃。
第三次,相隔四个月。自以为熟门熟路,结果地图定位了新地方。原本的“大道”已修缮完毕,雕塑和手印被重新移回,但手印由先前的地上换到了海边栏杆的扶手上,真∙一不留神错过系列。
其实,还有不少假小众、真人多景点。事实证明,网红=大众,小众=未来的大众,至少在香港是如此。
香港是个出片率很高的地方,不用担心拍不出好照片。如果你是第一次去香港,建议不妨就去大众的景点,因为他们确实有被大众景仰的魅力。至于小众,等待你自己去发现。
另外,既来之,则遵守之。无论是否在香港,旅行中,不打扰便是最好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