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效能®️时间管理

学习笔记|易效能时间管理100讲—第913天日更

2022-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十九_瑶

#距离日更1000天还需天

第41讲【改变】三分钟热度是病,得治

41讲,

叶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如何才能够真正持久的发生改变,核心原因是我们人做事需要动机,而不是冲动。

冲动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想做一件事情的驱动力不够时,只是凭外界的某个触动给了我们冲动,这种冲动却无法持续,当很疏散的热情消退后,我们就没有动力再去做了。

而真正让我们能够愿意继续做下去,愿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有信心向挑战发起进攻的,是我们的驱动力。

驱动力分为三层,这里叶老师主要向我们对比了第2层的外在驱动和第3层的自我驱动的区别。

第2层外在驱动存在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或者避免某种惩罚。

这里的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都属于强化,分别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听到这里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曾经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分清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不管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它们首先属于强化,强化都是为了加强我们某种行为的频率;而惩罚是为了减少我们做出某种行为的频率。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很好区分负强化和惩罚了,才能进一步很好的使用它们。

负强化是因为我们要避免获得某种惩罚,所以加强了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比如不想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批评,所以就认真听课。

而惩罚是加强了某种我们厌恶的行为出现,以此来降低我们做出此事获得惩罚的频率。就像违法了就有受到法律惩罚,所以大家更愿意遵纪守法。

因此当内在驱动力不足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要增加自己做某种事情的频率,就可以借助负强化,而想要减少做某种事的频率就可以借助惩罚。

比如为了让自己少熬夜就公开承诺:如果被人发现在某个设定的睡眠时间之后还出现在网络世界玩耍,就罚款一次五百块。

这种对损失钱的厌恶就会让我们减少熬夜的频率。

但不管是为了获得奖励还是避免惩罚都只是辅助手段,像叶老师说的,我们人要追求的还是第3层的内在自我驱动。

外在驱动虽然属于驱动力,比我们做事只靠冲动要好很多,但它依然是将我们做什么事、做不做的选择放置在外界他人的标准之下,这通常并不符合我们自己想要实现的人生梦想,也无法让我们独立自主、变得积极主动,更是不能持续。

下面以我完成两次365天日更写作并且还在继续的例子,呈现给大家动机的变化。

第一次开启365天日更写作,其实是在参加一个社群连续写了30天后,群内有一个我的老乡跟我打赌说我要不要继续挑战写够365天,就会获得赌约365块。

当时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对赌邀请,我就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面,我过上了数日子盼结束的日子。

幸好最后如约完成了赌约,我拿到了简书里永久性的365天日更勋章,也拿到了老乡履行赌约奖励我的365块现金。

当时真的是觉得喘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卸下来自己哪天忘记日更的担子了。

但我老乡是一个很神奇的人,他觉得我应该继续写下去,不要因为挑战完了就停止,所以又非常热情地再次邀请我来新的一轮日更365天挑战,并且提出了字数要求——每天不少于300字。

虽然简书日更的标准最低是100字,但其实人在写起来之后就会不仅限于100字,所以前一年的挑战里常常实际上会写几百字,但这次有了相对更高和明确的字数要求。

刚完成一轮挑战,我实在很累不想再来,但架不住老乡非常热情,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365挑战。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挑战中的具体心情是怎么样了,但其实也是总在数着日子。

好的时候我能够提前储备好很多可以发的内容放在草稿箱,当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去哪里找到300字可写的内容来完成要求就成了我最发愁的。

但现在到达终点之后回过头看,幸好如约完成了。

这个感受就像叶老师说的跑步,在开始时站在起点看着终点觉得好远好难,到达终点后再看起点,就觉得不过如此。

在这两轮365挑战中,我从第1轮的金钱和想要获得365勋章这一个外力驱动和一个内在身份认同驱动,变为第2轮的开始完全是被钱这个外力驱动,快结束时的时候以及现在还在继续自发的写下去,变为了我想要获得1000天日更勋章的这个内在驱动。

顺便夸夸自己,现在已经787天了,还需要213天就达成我的目标啦。

我今年的目标只是满足基本条件,连续日更足够1000天,所以在字数上也放低了要求,只需要满足简书的最低100字即可。

很好的是在今年遇到了易效能天使班,我们每天都会听两节100讲写笔记;以及我一月份时参加了为期14天的读书营,每天也留下了阅读记录,所以也不用再特地去为了发简书而写一些什么,就把平时学习的内容写好,作为草稿箱储备内容每天发送就好了,这样我的压力也会很小。

但我有意识到在思考和内容质量上需要提高,因此这次不用再像第二轮365挑战过程中写不出来内容时,还需要为了达到当天的300字去生硬拼凑,现在只需要放松去写好笔记,最后把它们拆分开,足够我提交当天的日更字数就好。让自己也能慢下来学习思考,日更只是顺带完成的。

分享这段经历是因为在听老师讲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我们做事情能完全靠内在自我驱动当然很好,但事实上我们也不需要排斥自己在做事时靠外在驱动。

就像我从第一个365挑战到第二个365挑战完成,再到现在虽然没有和老乡继续赌约,但成了我自己想要在前两个365的基础上达成1000天的内在驱动的变化,就证明了我们完全可以先由外在驱动让自己养成习惯,最后虽然还是在做看起来完全相同的事情,但其实自己知道已经做事前的驱动力已经变为了内在驱动。

而且我也算了一下,在目前的基础上达成1000天压力不会很大,甚至都不用再来一轮365就足够。如果我现在放弃了,之后心里还对日更1000天的勋章有执念,那重新再来就完全是从零做起了。

所以不只是现在变成了内在驱动,其实它能够存在就是靠前两轮的外在驱动才给了我一个更容易达成目标的现状基础。

同样的例子还有如叶老师帮助著名主持人创立的早起帮扶社群,对方知道早起好但总是做不到,便请叶老师出山帮助他。

叶老师就组建了社群监督,立下约定晚起一次罚款一千。

最后结果就是对方一个月内一次也没有被罚款,就养成早起习惯了。

这就是避免惩罚的外在动力,最后成为了他自己开始用内在驱动早起。

所以三分钟热度当然需要治疗,但我们也不用要求自己必须一步到位变为第3层的内在驱动。不妨就从第2层外在驱动开始吧,比如现在在参加天使班,那试着挑战自己,为了获得下一周积分榜排名前10的荣誉奖励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