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父母

这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有关键影响

2020-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眼看透你的猫

  1、家庭环境

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是在儿童自居的基础上形成的。父母是儿童早期认同的对象,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首先是要综合这种早期认同,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是错误的或混乱的,势必会影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2、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早期完成状态或扩散状态。

3、父母的期望

    自我同一性包括一种自信:即有信心使自己成为一个与他人期望相符的人。如果父母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使孩子感觉“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他们所期望的那样的人”,这在客观上是被剥夺了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可能,艾里克森指出,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在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同一性的可能,这个儿童就会以令人吃惊的方式抵抗社会环境。

    还有一种不当期望,即父母的期望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要求或他自己的发展愿望。如强迫孩子学钢琴,学绘画,而孩子感到“我不愿意,我不想,这样很痛苦……”,以至对未来失掉梦想,或不再期待未来,这也可能是消极自我同一性选择的家庭教育因素。“在另一些病历中,消极同一性是出于想寻找和保持一个的适当的地位,以对抗有病态野心的父母和权威人士的过分要求的不得已的结果”。(艾里克森,196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