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经济现象:信息显示机制和讨价还价机制
”引语:两则短文主要分析“信息显示机制”和“讨价还价”信息经济现象。
正文
-
1.信息显示机制
银行建筑基本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气派的标志,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只有一条,那就是银行必须依靠其金碧辉煌的建筑来向储户证明其有足够的钱币,以保证支付储户的任何取款要求。
此所谓信息不对称的一种解决机制,若银行门面破败不堪,试问起初银行出现时谁能够放心将辛苦所得钱款交予银行保管?如果现有俩银行,一间的门面破烂如泥,另一间的门面华丽高贵,谁能够在国家不托底的市场中胜出?
这与民间借贷极其相似,放贷者更愿意将空闲资金放贷给那些平时衣着绚丽,礼仪讲究的借贷者。只因信用违约风险将变得更小,有财富的最好显露方式是让外围群体看得着,能够有实实在在的传递的内容。
也难免遇到很多人以貌取人,因为凭借外貌穿着,能够低成本地筛选出有真实购买需求和能力的消费者。这与工作中用人单位通过学历、学校来作第一招聘选择条件有极大相似度,皆在于以低交易成本方式弥补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资源错配的浪费。
买了瓶娃哈哈派矿泉水,零售价格竟然与农夫山泉相同2元。农夫水源目前皆取自千岛湖、长白山、丹江口和万绿湖四处水库地表水,但购买的娃哈哈其产地在广元,其水源暂不知是否为水库地表水,但为自来水净化而成的可能性极大。
这是怎么了呢?娃哈哈凭借其品牌影响力而将其关联产品进行高端定价,以弥补其高额营销广告费用。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直接满足了有闲阶级进行炫耀性消费的需求,他们也就愿意为此买单。
但论其满足的实质效用而言却完全相等(你会说喝名牌产品不容易得病,但你能说清将来你所得的病症是不是因喝名牌而造成的么?),这就是所谓的有闲阶级浪费性消费的表现。
人们都只热衷于拼命购买广告效应大的产品(这些产品也自然价格不菲),只因其他人很容易知晓这些产品不菲的价格,以满足其显示有闲和财富的欲望。虚假的理性。
-
2.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起始于信息不对称、不完备性。暂且不论及大城市,我从小生长的那个穷乡僻壤的环境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
同行业中每个独立摊位对各个商品都有不同的报价,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同行业摊位的商品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绝少会同行业中在两个摊位出现完全一样的商品。
这都缘于同行业的两个摊位能够利用顾客因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两个大致相似的商品谁有更高质量,他们便能依靠商品细微差异对顾客进行垄断定价或者价格歧视。
顾客若要准确考量其优劣度,就将花费偌大的讯息费用,最准确无误的方式是请专业的质量检验机构。通过消耗高额的讯息费用以获得更精准的鉴别所产生的收益(摊主想赚取的垄断暴利,现在消失了)已远远低于顾客对摊主进行频繁的讨价还价所可能获得的折扣收益。
那些高额讯息费用就是摊主对顾客价格剥削的极限,超过了此讯息费用的隐藏提价,在市场规律下会最终让这些贪婪的摊主退出市场。接下来,讯息费用既然是摊主暴利收益的最高点,那顾客讨价还价的技巧和程度是不是就决定了顾客获得折扣的程度。
摊主接受的收益底线是市场平均利润,因此顾客无论怎样的讨价还价能力都不可能让摊主牺牲其平均利润中的部分。这就回到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双向博弈,有可能是对抗性的也可能是合作性的。
如果顾客见多识广(暗含讨价还价能力强),并且订单数量大,那顾客就能获得较大的折扣,反之则反。所以只要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情形,摊主必定会不同程度的差别定价(商品平均利润基础上的加成定价),讨价还价必定是常存的经济现象。
信息时代最大好处是信息共享、公开、透明、客观,讨价还价也就会逐渐消失。从反面看,讨价还价现象发生的规模和程度,也反映了此地的落后和贫穷程度。
注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