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乐的“畅”、“操”、“引”、“吟”以及“弄”和“调”
在《乐书》中,将琴乐按照其主题的不同,分为了“畅”、“操”、“引”、“吟”以及“弄”和“调”这六类,
一.目前存世琴谱中传承至今的以“畅”为名的琴曲仅有两首,一首为相传由帝尧所做的《神人畅》和相传由帝舜所作的《南风畅》,根据《乐书》的解释,“为和乐而作”之曲为“畅”。《溪山琴况》第一况即为“和”,“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
这是琴最质朴的初心,也是琴最深沉的归宿,所以在众多琴曲中,如果说有哪一类琴曲能够完全的表达古人对琴的寄托,那么,为了“和乐”而作的“畅”曲当为代表!可以说,“畅”这一类的琴曲已经超脱了人的面位,开启了另一个更高维度的世界。
天地有所尊,鬼神有所敬,上下有所序,人道得以正,由此所得之天下达道,此即为“和”;神灵降临,万民喜乐,有歌者、舞者前歌后舞,此即为“乐”。为“和乐”所作之曲,即为琴曲之“畅”。
子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或许,在传世的众多琴曲中,《神人畅》、《南风畅》之曲,可奏于宗庙之中。
二.《乐书》认为,琴曲中“操”这一题材,其意重在“立操”。
《乐书》中以例举的方式解释了“操”之主旨,如舜通过《思亲操》来表达其“孝思”之情,夏后氏以《岐山操》以明其不屈之志,还有训畝之类商人之操也,离忧之类,周人之操也,等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操”多有古人言志、教化民众之用,不论是“孝思”也好,避世也罢,甚至于离忧的表达,多是为了抒发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其节操的坚守和抒发之情。
在查阜西先生的《存见古琴曲辑览》中,收录了三十余首“操”类琴曲。如《乐书》所言之“操为立操”,或许,琴曲中“操”这一类别所表达的主旨,是最能体现古人所讲的以琴来修身教化的功用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借古人之操而时刻自省吾身,人或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