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你的青春,不比初恋少半分
宿舍熄灯了,北方学校的供暖有点一言难尽,玩手机也要猫在被窝里,不然会冻手。正准备睡下,弹出一条微信消息:
“刚刷到朋友圈,你来aranya了?”
看到是宇阳发来的,以安感到很意外,本该止于夜里的寂寞,他三两句问候又起了风。
➊
“别人问我喜欢的人是什么样,我就要开始形容你。”
宇阳就是以安想要形容的那个人,至少在高中是这样的。
有人说,上学时最强烈的三次心跳,分别发生在提问被老师点名,下楼梯一脚踩空和遇见你的时候。
和许多暗恋的故事一样,以安的独角戏一唱就是三年。
那时候的以安,满眼都是隔壁班那个浑身散发着阳光的大男孩。但她却选择小心翼翼地喜欢,保持距离地关注,虽然有时候,以安眉眼里的笑意是根本藏不住的。越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女生,就越容易被阳光的男生所吸引。
就像《想见你》的李子维,误打误撞带着光亮闯进了陈韵如孤闭的世界,从此,陈的目光所及都是他。可就像剧情发展的一样,李子维喜欢的也是同样开朗的黄雨萱啊。
高中三年,以安尝遍了所有暗恋的美好和心酸,怕他知道,又怕他不知道,最怕他知道却假装不知道。
以安每次在走廊看到迎面走来的宇阳时,即便小鹿乱撞,她也会表现的淡定自若,连余光都不会给他,等到擦身而过后,再不经意地回头看好久。
以安还很喜欢课间操,倒不是她多喜欢做广播体操,而是她会隔着甲乙丙丁,一眼锁定他的位置,在归队时兴许还能站在他旁边。
毕业那年夏天,以安经常和朋友们相约出去玩,有一天,她巧遇宇阳两次,就和筱绡说起了这个男孩。筱绡呢,很是激动,女孩子嘛,总是一个敢教,一个敢听。
在好朋友的怂恿下,以安告诉了宇阳自己的心意,对于当时懵懂的她来说,应该是透支了全部的勇气来给自己的兵荒马乱一个交代吧。
至于答案呢,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以安从来没有难过,关于她只是个过客。
➋
上大学后,他们城市不同,圈子不同,本也不是很熟络的两个人,自然很少交集。
四年里,以安没再遇到过心动的人,有时在路上看到了和他酷似的面孔,仍然会不知所措。很多个委屈难过的时候,梦里都会出现宇阳的影子。
还记得社团面试,学长问以安:
“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
当时以安也没过脑子,几乎脱口而出:
“喜欢一个人算吗?”
是啊,她怎么会不知道这个答案与面试无关呢?可她还是很骄傲地告诉别人,她坚持喜欢一个人很久了。
以安也经常告诉自己,早该放下了,她不喜欢以前那个卑微到尘埃里的自己。她也想借梁静茹的《勇气》,谈一场底气十足的恋爱,只是还没遇到。
她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可以靠努力得来,但爱情不行。有时候一眼万年,有时候看一百眼也喜欢不上。感情总是虚无缥缈,又毫无道理可言。
思绪拉回到现在,宇阳说着要是来到学校这边,请她吃饭。其实当时毕业旅行,以安选择aranya也是有私心的吧,“想看海”无非是在说“想见你”。
以安笑笑回复他,自己已经回去了,急着交毕业论文。然后他们简单寒暄了几句,那晚以安的梦里,没有他。
➌
后来,大学也毕业了,在一个炎炎夏日,以安在出租屋里刷朋友圈,看到宇阳在自己的城市。
不知道是想弥补上次的遗憾,还是单纯地想要见他,这次她发出了约饭邀请,宇阳也爽快的答应了。
他们约在一条胡同里的餐厅,导航也很难找到,于是两个人开启了位置共享。
当界面里两个兜圈的圆点终于靠近时,宇阳出现在她的视野,隔着一条马路,以安微笑着挥挥手。
吃饭期间,以安一如既往的话少,而宇阳还是以前那个爱说爱笑的少年。当宇阳问她大学有没有喜欢的男孩子时,以安低头了,苦笑着打趣,心里想:哪有那么容易?
但是反问的话,到了嘴边,以安却没有说出,她还是没准备好大方地倾听他和别人的恋爱故事吧。
下午,他们去看了一部刚上映的青春片,影片一幕幕地放映着,有和高中相似的场景时,以安很少接他的话茬,只想安安静静。
其实以安并没有认真看电影到底演了什么,她对荧幕的青春也不是很感兴趣,反倒是一直在思考,坐在旁边的这个他。
以安似乎发现,或许现在宇阳变得更优秀,但自己却不再有当年那个小女生的心思了。
时间是个神奇的催化剂,能使花开,也能将物改。
在以安的眼中,他从熠熠生辉的明月变成越来越小的星星了。
从影院出来,他陪以安等公交车。
夏天的风,缓缓吹过,穿过以安的头发和耳朵。她一边理发型,一边听他说:“下次见面,我们就不再是学生了,以后你来我工作的地方,我安排你…”
车来了,以安走到后座,
透过车窗看着他,心里说了句:
毕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