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亲情的一片地学习做父母人生百态

他说:闺女像爹,儿子像妈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5638人  梅拾璎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  你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  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辩论;

……

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恭之态,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

如果他人的爱情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

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我的儿子!

1.

这首诗,我很早就看见过,但实在记不清是谁写的了。反正,这是一个外国人期待他儿子的。

不过,我从未拿它期待或要求过自己的孩子,无论闺女还是小子,因为这目标太难了。但是,我总发现女儿在往这条路上走。是的,她站在我面前:我常常有种幻觉,这个天资聪慧、健康优秀的孩子难道真是我生的?我有那么幸运?看她爸爸的表情,好像也跟我一个意思。

是的,一直有妈妈虔心跟我取经。照说,养一个这样的孩子,我又看了许许多多的育儿书,有扎实的经验,有恢弘的理论,似乎可以兜售一点育儿经了,可一看到儿子,我就什么也说不出口了。

姐姐的优点像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皎洁,瑰丽迷人。而弟弟呢,要在他身上寻一个好处,得架上十万倍的放大镜,比大阴天里找一个小星星还难呐!

父母同样的话,只要对成长有益,姐姐略一思索就会马上执行,而这个小弟弟,再对他有益的事,你就是说破了天,不喜欢他也坚决不干,极个别时候,非得逼着他爸爸施展武功才行。每当这个时候,我一边幸灾乐祸地看他挨揍,一边自忖:这个孩子,哪像生在这样的家庭?

有一次,我又当着他们的爸爸把姐弟俩的优缺点数落一遍,最后总结说:也是奇怪了!一母同胞的孩子,一个在地上,一个在云里,这怎么回事?

他佯装叹口气:哎,人家都说,闺女像爹,小子像妈!

我眼睛瞪着外面灰白的天空,恶狠狠地沉默着。

他哪儿像妈呢?

不过,一天,爸爸说,这小子有个优点确实像妈,不用放大镜,肉眼也能看得见。我说什么优点,他说:帅!

是的。那天我带他坐公交,正赶上车上人少,司机心情也好。一开车门,这小子一步窜上车,就听司机说:嗨,帅哥儿!他一扬手,还冲司机鞠躬:叔叔好!接着,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一路叫过去,还摸摸小朋友的头。光看眼神,就看出一车人都喜欢他:帅!嘴还甜。

2.

真正的区别,还是俩人上学后。

姐姐万事都不让爹妈操心,自我管理近乎完美。记得每次开家长会,每一位任课老师都会上来讲一通,她被每一位老师表扬,每一科作业都被老师展览,而且喜欢帮助同学,活泼开朗。爹妈每次都被老师表扬得不好意思,如坐针毡,生怕引起家长们众怒。哎!毫不夸张啊,当一个这样孩子的妈妈,除了晒娃,几乎啥也不用懂。至少有十个妈妈问过我:您前生究竟做了多大的好事儿,能生一个这样的孩子?于是我得出重大结论:好孩子是生出来的,优秀是天生的!

回头再看这小子。

等他上一年级,一天,我被他班主任招去。寒暄过后,老师拿这小子的语文卷子给我瞧。

“91分,不少啊!”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哈哈,不好意思,这个分,咱全班是倒数第二的。”老师笑眯眯地。然后又递给我一个好孩子的卷子:字迹工整,卷面清晰。再看他的,黑疙瘩一片一片,像熊拉屎。

晚饭后,我拉着他的手在小区的树林里散步,心里格外落寞。但一想到别的孩子小学前都上过一年的学前班,我执意保护他小孩的天真烂漫,放他在不设学前班的幼儿园里,就安慰自己:不能急,小子有后劲儿。可又想到姐姐也没上过学前班,为什么一切都有条有理的。马上又无解了。

二年级刚开始,我又被班主任招去:课间打架,头被撞在教室门框上,脑门儿撞得青紫。校门口,他又告诉我:“妈妈,这回我又倒数第二。”

我拉着他的手往回走,面沉似水,默默无语!

晚上独自出门散心,星河在天,树影摇动,一个念头闪了进来:神之所以送一个庸常的孩子给我,一定是看上了一位母亲的育儿智慧还没有机会发散出来,许多的潜能还没有发掘吧?如果再来一个天生优秀的孩子,要我这母亲干嘛呢?我凭什么有这么大福气?

我也终于明白,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天生优秀的孩子,有!极少!

几天过后,几乎没有什么深思熟虑,完全凭着一种本能,再次藐视业内蒸蒸日上的名声,辞职做全职妈妈。做决定之快,就像我天生就是一个保姆,一个厨娘,一个家庭教师,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反正,世界于我来说,任何时候都是开放的,有趣的,值得探索的。

从此,这唯一的儿子,成了我的教育试验田。

几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明白,教育之所以千难万难,不是几个理念、几个行动就可以完成的,难在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赞赏,每一个嘲讽,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在影响和塑造着孩子。

所以,做了父母的人,必须时刻保持自省。

那时候,我终日思索:优秀孩子和普通孩子最终的区别主要凝结于一点:孩子内力觉醒的时间。什么是内力的觉醒,就是不需要任何人的督导,他可以满怀激情和信心地去干他该干的事,喜欢的事。

而我长时间内要做的,就是等待和唤醒儿子内力的觉醒。

而我又是个贪心的母亲,不仅希望他成绩好,更想焕发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终生的幸福。期待他做个好人,同时也受人尊敬,因为这更连接他终身的幸福。

3.

理论上想通了,自然就会有行动。我想先扶着他起步。

我把自己所有的书籍审美都调动起来,去书店给儿子买了一摞书,又不断在卓越、当当上订阅绘本、科普、漫画、文学。每晚临睡前,绘本、科普、漫画他自己看,文学类书籍我精神饱满、绘声绘色地为他读,读完闲聊会儿天。

这样的每个夜晚,我都发现他非常满足和幸福。我也是。

看不上外面所有的英语辅导班,经孩子英语老师介绍,精心删选后,我看上了一套牛津大学出版的《牛津阅读树》,引进中国叫典范英语。它来自英国本土,语言鲜活纯正、原汁原味,更喜欢它们绘画生动精美,内容由浅入深,故事活泼有趣。总之,这套教材虽然价格不菲,却符合我对一套儿童外语教材的全部要求。至今,我和孩子都保持着对这套教材的深情和热爱。

不得不说,我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一旦认定的事,从不心血来潮,一曝十寒,也不见异思迁,听风是雨。于是,从他二年级到五年级,大约一千多个日夜,饭前饭后,窗前灯下,春晨秋夕,我一直保持着为儿子全神贯注读书的耐心和热情,几十本的《典范英语》听读完了,和他一寸寸地分享着里面轻快的欢乐、探索的热情和细微的恐惧。变换着方式、调整着语言表扬他、鼓励他,也有分寸地提醒他,批评他,而避免唠叨。

陪他听,听他读,听他复述,听他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满怀激情地融入他的情绪。早晨听烦了就改晚上,7点读烦了就改9点,一次次妥协,一次次改变,坚持中调整。

给他民主和宽松的氛围,也对他严格要求。一丁点一丁点地唤醒他心里的自尊和自爱,并千方百计地点燃他对幸福和欢乐的追逐。

四年级开始,虽然丑小鸭还没有变成白天鹅,但那吞进肚子里的书,和妈妈日以继夜地用心,已经从头到脚地塑造了他,好像正在从潜在的优等生变成真正的好孩子。

今年上半年,他六年级,他爸带他去参加美式装备橄榄球大赛,回来跟我说的时候,激动得直哆嗦:“你真该去看看。这小子是他们队四分卫,还是队长,带领远不如人家的一个弱队,都个子小,技术差。可他一点儿不怕,布置战略战术,带着小伙伴深入敌阵,勇不可挡。你不知道,连他们对手的家长都为他鼓掌,满场喊的都是他的名字,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真是我的儿子!一直紧紧咬住对手,只差两分就赢了,最后功败垂成,裁判吹起了哨子。等他抱着球走向教练,一路歪斜着,累得脚都站不稳了,汗都是黑的,顺着腿往下流,教练说不出话,抱着他好久都不松手。”

我瞬间激动,似乎看见点儿英雄的曙光,谁说的?闺女像爹,儿子像妈!

回头搂着儿子,问他长大了想成为什么,以为这回一定会说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来。

他说:“我要当鹿晗!”

我和他爸一时傻了,面面相觑。


链接一篇上半年写给闺女的

感谢上帝,让我们的生命中有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