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哲思

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36·菩提树下

2020-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老皮大叔

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36

·菩提树下

晨起。读佛书。以为空与静都是佛的智慧。人想活得淡泊从容,须有大胸怀大意境。

每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无非就两种,要么迷失,要么顿悟。人的落点其实都是孤独寂寞的,没有人能真正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心。因此,人的终极宿命就是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但,也只有真正孤独的人,才能拥有内心真正的空与静。当一个人的内心平和下来,安静下来,把浮云看淡,头顶也就现出了一汪湛蓝的天空。

菩提树下,静默为禅。人们在礼敬一尊佛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自己内心的安宁和慈悲。有人说,前生为了佛法而去,今生为了爱情而来。许多学佛的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执念或妄想,要我说,生命中的一切都不过是幻觉。不是所有的佛都同住在一座寺庙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信仰同一尊佛。惟独,慈悲心才是真实的。

有生命就有欲望。动物的欲望是生存,植物的欲望是生长,而人的欲望不仅仅是生存和生长,还有求知欲,对物质的享受,对爱的渴望等等。看不开是执着,看得开是智慧。宇宙洪荒,遇见,已是万幸。一个人的善意里,可能藏着你的人品,内心的柔软和温度,不是每个人都会懂,但自己要懂得乐观随和。尘世喧嚣中,静能生悟,需要不断告诫自己,要在宽阔的情怀之下暗藏坚韧的心境,不为功利的摧残而消磨,不为生命的颓败而失落。

记得丰子恺在总结弘一法师的人生经历时说的一段话: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包括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是精神,包括文艺和学术。第三层是灵魂,主要指宗教。由此,我以为信仰宗教,归根底,无非就是寻一个内心清净。清净心使人入定,其心便可欢愉。

经历了岁月的蹉跎,渐渐的,我认定礼佛就是在佛像前审视自己,然后享受到内心的安宁。这或许也是一个人的生活操守,即是敬畏。人只有对天地宇宙、对自然万物充满敬畏之情,才有可能超越自身的存在而真正地具有生命意境,具有至深的生命觉悟和精神信仰。仁爱,是每个人最切实的修养准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