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我的人生不止是"四书":朱熹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50人  遇见慧岚

历史上的名人,大多小时候都不同于常人家的小孩子,

比如,孔融4岁就会让梨子,司马光7岁就会砸缸救人,

那朱熹呢?

朱熹6岁的时候,就开始问他老爸,天是依附于什么存在的?

的确不是一般的小孩子,6岁的时候,我们还在学前班学十以内的算数时,

人家就已经开始探索哲学问题了。

小时候的朱熹,的确是很聪明。

5岁的时候,就应经开始读《孝经》了,

不过他老爸是早死,临死之前,把他托付给了他义父,刘子羽。

此人, 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

少年时期就和父亲开始行军打仗,抗击金军。

中年时期,隐居乡里, 兴办学馆,抚养教育少年朱熹,

还为了他的义子朱熹,专门建了紫阳楼,作为学习、居住的地方。

刘子羽,担心自己一个人教不好朱熹,还特地请了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

还顺便做媒,给朱熹定了亲事,

因此,刚满19岁的朱熹,就成了人生的最大赢家: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两件人生大事,都在这一年完成了。

没有他的这位好义父,估计一代大儒朱熹,也会是第二个仲永,

好事的文人,估计还会再写一篇教育著作《伤朱熹》,

主题就是,告诫后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而优则仕,这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朱熹也不例外,从19岁开始做官以来,

就从知府、巡抚,一直做到为领导宋宁宗讲学的位置。

当然在讲学的位置上,也没有忘了向领导谏言,要主动抗金。

可惜没有被采纳。

朱熹做官很是清正有方,因为自己是读书人,所以也很注重地方人才的培养,

后来去了地方做官,

所到之处,总会建立书院,为读书人提供教育平台,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就拿岳麓书院来说,朱熹不仅亲自改建、扩建书院,

还在工作之余亲自来此处讲学,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在31岁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

到了而立之年的朱熹,已经有了自己的三观,

清楚地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

所以重新踏上求师之路,拜李侗为师,

因此承袭了二程的“洛学”正统,这为他日后的学说奠定了基础。

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的学说有很大不同,两派常书信往来,针锋相对,

这一年,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多方会谈,邀请了两派人物在信州鹅湖寺集会,

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

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需要注意的是,他写得四书不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

而是朱熹52岁时,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

他把《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注集》《孟子注集》四本书,合为一本,称为《四书注集》。

之后就是不断地修改,就是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

从元朝到明清,《四书集注》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

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

67岁这一年,朱熹从地方被调回中央,还是讲学。

但他讲的《大学》,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

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

却引起宋宁宗和其他人的不满,被罢免官职。

朱熹的仕途基本上就是走到头了。

两年后,“党禁”正式发生,奏劾朱熹“十大罪状”,

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

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

估计领导念及他年迈,不想让他受太多苦,

对他只是被罢免官职。

饭其他人就不是这样了,他的门人是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党禁”中的朱熹,各种疾病缠身,也预感到死亡的逼近,

这种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没有击退他,反而让他更加时间抓紧著述。

这一年,他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

此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

这一年,初春,冰雪刚刚融化。

71岁的朱熹,在“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

他的粉丝们从四面八方来参加他的追悼会,

痛哭流涕,场面一度失控,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

后来,历史为他正了名分。

朱熹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

自此,一代大儒的一生,圆满谢幕。

后世的人们都只记得,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很少有人记起,他也曾是一位致力于发展教育的地方官员,

也曾孜孜不倦的修改自己的文章。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纵观朱熹的一生,至少做到了立言,

只此一条,足以让他在历史上流芳百世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