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2020.03.14】《每个人的商学院》(第1册)商业基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秋之川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6474/aa76c22397cfc197.png)
每天捡一片树叶,在上面写些字,夹在笔记本里,这是2020年的第30片落叶
书名 | 每个人的商学院 (第1册)商业基础 |
作者 | 刘润 |
字数 | 944千字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 |
阅读日期 | 2020.03.11 |
阅读章节 | Part One 商业的起点 / 第二章 用户需求 |
阅读时间 | 1个番茄 |
R(阅读片段) :
- 激发力:让你的产品叫好又叫座
- 45°精进曲线:缓慢的改进就等于平庸
- 去平均化:一次满足一类顾客的差异化需求
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 我们是通过激发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情感诉求,从而将用户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真实需求。
- 这早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是金科玉律了,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快速投入市场,迅速获取用户反馈,持续改进的产品才能快速占领市场。
- 在满足用户需求这一方面,好的功能都不会是普适性的,那只能说是一个基本的普通功能,只有抓住精准一类客户的某些需求,才是好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6474/e81cae5cb95a3d94.jpg)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
当我们开发了一个产品功能,升级版本之后,发现客户反应并不强烈,我们以为这个功能是个伪需求,可往往在某个契机下,这个功能在某个用户的场景下被打开了,用户一下子就爱上了它,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是我们在推出某个新功能时,可能只注重提供功能说明,而忘了告诉用户需要代入什么场景,所以用户压根还没弄明白它应该被用在哪里。
-
之前在做互联网产品时,这块的争论就没停过,很多做传统软件的产品经理总是希望能做到尽可能的完美才发布,而如果那样做的话,早就错过了最佳的发布时间,而那些才做了个雏形出来的产品,却反而能快速抢占市场,然后肉眼可见的持续完善成长。
-
在跟产品经理讨论需求时,经常会因为某个需求是大多数人都会用到的还是只有极少数用户才会去用,而争论不休。现在回过头再去看当初的一些争论,可能是落入了想做普适性功能的误区,将产品越做越普通,越来越大众号,毫无亮点。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
在我们准备推出一个真的应该会被用户喜欢或接受的功能时,不仅仅需要提供功能的操作说明,而应该是提供一个完备的使用场景和操作介绍,让用户最先接收到的是这个新功能会在什么场合被使用,或应该在什么场景下被使用,这样才能激发他们。
-
这一块的应用其实很简单,就是快速迭代、持续改进,不要等产品到1.0才发布,而是应该在0.7,甚至于0.5就可以做一次灰度发布,获取试用用户的第一手反馈资料。
-
百分之六七十的用户都会提出的需求建议,可以只作为常态化的功能升级计划,不用花太多产品设计的心思,而那些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用户反馈的需求建议,恰恰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而应该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诉求点,很有可能,最有价值的功能点或产品特性就藏在其中。
我是秋之川,一个跨界寻求变化的个人成长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