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管世界好不好,你心里的世界好就好
《这个世界会好吗?》是号称“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先生的一本口述整理书名。大概10年前读过,现在已经除了书名,啥也不记得了。
书的最后一页,有一段话: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闻道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走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这一段悲情故事,说明人家梁家父子那心忧的可是天下,绝非我等碌碌之辈的鼠目格局。书中,梁漱溟老先生用一生的经历、思考和30万字来谈这个宏大的问题,我以区区千字文谈论一件苟且偷生之事,不管是挑战还是附和,都显得太无力了。
但是怎么办呢?大狗叫,小狗也得叫嘛,世界上又不只有大狗,也不仅只有大事。
我把世界分成两部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是你所理解认识的世界,客观世界是实实在在地挺在那里的世界。
客观世界实际上博大、庞杂、深奥得不可理解,包括整个人类都不能全部理解。任何理解、描述都是片面,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有科学依据、多么有道理,都并非准确、正确、全面。比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空间是弯曲的,哪里有绝对的直线?换句话说,整个人类也不过是在以自己的主观,来理解自己所能理解的那部分世界。人们幻想有神、比如佛祖,能够站在人类之上、之外认知世界,但也不过是更高层次的主观世界而已,而且神存在与否,唉,还是那句话:我倒是真的希望祂在。
人类、神尚且如此,何况你我个人乎?你所理解、看到的世界,只能是你的主观世界。
基于以上大前提,我今天要阐述的主题是:客观世界是大家的世界,与你几乎无关;你的主观世界,才是“你的世界”。
我们都必然地生活在主观世界中,而不是客观世界中。你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主观意识观察、思考和运用那个客观世界。
你的心只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来的世界似乎无比真实,但它只是外部客观世界的投影,而且只投影出客观世界的一小部分——被你的内心过滤并接受的那部分,你从来也永远都不会投影出整个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
在你内心投影的这个主观世界中,只有你所关注的、所能看到的、所能理解的。人的眼睛不能分辨电磁波、红外线等不可见光和细菌、病毒这些微生物,想象一下你要是能看到这些东西,这个世界该有多大的不同,就可以类比理解内心只是对这个世界有条件地接受的本质。
这是世界在你内心的投影,此外还有你内心对世界的投射。
当你心境懒散闲适时,你会忽然发现并观察到路边的小野花,细碎的花瓣色彩艳丽缤纷、形状精美绝伦,它们原来绽放得那么灿烂,简直在对着你微笑,而此前忙忙碌碌的你,曾几十年对它视而不见。它们几亿年以来就在那里,但其实根本就没在你的世界存在过。你的世界与客观的世界,就是这么霄壤之别。
今年,春天迟迟不暖,夏天迟迟不来,今天忽然间温度就秒升15度,终于感觉有点热了,热得还挺舒服,气温已近30℃。真实的热是一回事,你感觉不感觉到热,是另一回事。特别是马上进入盛夏,有一句话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心静自然凉。静坐下来,一定会凉快下来的,不信你试试。真实的世界,与你主观中的世界,其实泾渭分明。
心态平和宽容后,那个迎面冲得你一个趔趄的家伙不再莽撞无礼。这个小伙子或者正急着跟女友约会吧,年轻健美的身姿,一溜烟地没了影,你甚至想追着欣赏他的矫健与阳光,并微笑着祝福他。
当你以感恩之心看待际遇和他人时,你会觉得这个世界、这些人待己已甚厚,他们厚道热情,都在想方设法帮助你,都是好人耶;而当你愤愤然觉得天下人负你时,你周围到处都是混蛋、坏蛋加懒蛋,没一个好东西。
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人心,这是人,是我们这些有意识、思想和情感的人的特征。我们得天之独厚拥有智能,就拥有了自主、独立创造“自己的世界”的超(动物)能力,让我们可以与那个无比真实坚硬的客观世界隔开一个空间、保持一段距离、拥有一方独立于客观世界的“自己的世界”。这才是专属于你本人的世界,而外部那个真实的世界,你可以认为与你无关,且事实上基本与你无关,你的世界的一切,取决于你观看世界的态度和角度;世界不重要,你的看法才重要;改变世界多难啊,何如改变内心?
所以,你看到的世界,未必是真实的世界;但反过来,你想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就会觉得世界就是你想要看到的那个世界的样子。这个世界是好是坏,关键是看你的心情是好是坏、你的心是好是坏;人心好,世界都好;人心虽然改变不了“世界坏了”这个客观事实,但依然有能力在即使“世界坏了”的前提下,也保有“心好世界就好”的权利和能力。佛祖所谓“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相由心生”等等,真的是更接近世界的本质。一想到佛法已经说得那么透彻,我就十分灰心、懊恼地掷笔而叹:“他都给说完了,让我们说啥?我们还能说个啥?哼!”如果不是想把好的思想跟别人分享,我真的是既没兴趣也没脸面写这些破烂文章。
当然,这都是老朽之言。我依然对有雄心壮志的人,报以崇高的敬意,万望年轻人勿被我荼毒。
忍不住画蛇添足,多说两句。当你刚买了速腾车,你会发现路上已经跑了很多速腾,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虹膜效应”。以上列举的种种实例与分析,都可以统称为“虹膜效应”以及与之相关的“投射效应”的应用。现代心理学发展异常迅速,已经可以解决很多既包括个人内心的、也包括外在世界的问题,其科学化、体系化、实用性越来越强。科学已经干掉了神学,正在蚕食并早晚都会吃掉哲学,这让我多少有点焦虑。我害怕用科学解释一切,害怕自己的一丝一毫起心动念都能用生理学、心理学等来解释和控制。我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神秘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无穷的想象空间,是一座如家园一样坚固、温馨的堡垒。一个一切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一个外部完整地投射到内心的世界,对于我,会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