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者有情,听者有意,手耳之间自有情趣
读《琵琶行》,欣赏美妙绝伦的音乐描写,总会拿几首描写音乐的诗来做比较。
1.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1845/b85529bd30e08ea0.jpg)
相同点
(1)演奏者身份不凡。《琵琶行》中的演奏者是长安倡女,曾经的京都红人与众不同;《听蜀僧濬弹琴》中的演奏者是蜀僧,他从峨眉山来,峨眉山的高僧令人景仰。
(2)弹琴动作潇洒。琵琶女演奏时,“低眉信手续续弹”,貌似随意,实则精巧有内涵;“轻拢慢捻抹复挑”,所有技法都很精通,于是才会演奏名曲《霓裳》与《六幺》。蜀僧演奏时,“一挥手”就听到“万壑松”,这有点像武侠功夫片里的特写镜头,令人惊奇。
(3)听者感受深刻。白居易听出了琵琶女的“不得志”“心中无限事”“暗恨生”,听得“悄无言”“耳暂明”“青衫湿”。弹者用情,听者动情。李白听得入境,“不觉碧山暮”,心神已经随着乐曲飘走了。
(4)模拟音乐之声。白居易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模拟音乐的多变。李白用风吹“万壑松”模拟音乐的清越。
不同点
(1)乐器的名气不同。琵琶女的琵琶很普通,没有特殊名字。蜀僧的乐器名气很大——绿琦。绿琦是司马相如所用的琴名。足见蜀僧的派头。
(2)诗歌的故事性不同。《琵琶行》的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情感丰富。《听蜀僧濬弹琴》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但人物情感单一。
2.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1845/969b95ed2c673dfc.jpg)
相同点
(1)音乐多变化。《琵琶行》的音乐有错杂到婉转到休止到突起到戛然而止。《听颖师弹琴》的音乐由柔和到轩昂到悠扬到高亢到陡降。
(2)用比喻摹声。《听颖师弹琴》模拟了“儿女语”、战场上的厮杀声、百鸟喧啾和凤凰啼鸣。
(3)写听者感受。《听颖师弹琴》中,诗人的感受更加强烈。他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他急于推手阻止,由衷赞叹。
不同点
(1)侧重点不同。《琵琶行》写音乐侧重描摹。《听颖师弹琴》写音乐描摹与感受并重。
3.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1845/2702267b9b1ed35b.jpg)
相同点
(1)环境烘托。《琵琶行》中有四处景物描写,烘托气氛,表达情感。《李凭箜篌引》中也写到“高秋”“空山”“凝云”的清秋景象。
不同点
(1)侧重点不同。《李凭箜篌引》着重书写听者感受。仅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直接描摹音乐。
(2)技巧不同。《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夸张大胆。
虽然诗歌中的演奏者演奏了不同乐器(琴、琵琶与箜篌),但都给诗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