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分享状态

2016-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明明是鹤

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核心数据如下:

1、微信用户男性为主,超过40%用户为企业员工

2、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

3、拥有200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户占比最高,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

4、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中渗透率最高的功能,近七成用户每月支付/转账额度超过100元

5、促成用户微信分享新闻三要素:价值,趣味,感动

6、泛媒体类公众号比例最高,超过1/4;服务行业公众号占比约1/5

马斯洛需求分析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现在拥有6.5亿用户,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刷朋友圈、点赞、分享和围观好友生活成为我们的习惯。

太阳的后裔、科比退役刷爆朋友圈

人们在分享朋友圈时的心理是什么?

一、共鸣

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被关注和理解,这是人与生具来的特点。

视频网站的弹幕连接了屏幕前面每个孤独的个体,某一个镜头或某一句台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微博评论里的点赞,同样是评论中的某句话引起了大家对过去的回忆和此刻想法的共鸣。

人们在朋友圈中发一下例如“飞机又晚点了”,“半夜吃烧烤,减肥又失败了”,“又加班”,等一些对生活状态的不满,其实是希望的到朋友的理解,和有相同经历的人获得共鸣,寻求心理上的慰借。

“再见,科比”,“宋钟基好帅” 对喜欢的事通过分享得到共鸣,找到自己的组织,寻求归属感。

二、得到帮助

帮助是朋友圈中的实用内容

心灵鸡汤、职场攻略、技能干货、传播正能量的故事、

外卖红包、拼团海淘:经济互利互惠

集赞:

三、炫耀

人渴望得到认同,让他重获信心,游戏刷到高分,“身份认同感”“虚荣心”

对社会热点 时事政治的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评论家、万事通、段子手

女生更多的认同感建立在分享最新购物战果、去了有格调的餐厅、买到了限量款的包包、吃到美味的甜品、秀自己的自拍,得到好友羡慕的评论和赞,满足虚荣心,寻找存在感和被关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