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诌闲谈

较劲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司空建

刚刚结束运动,本来今天计划休息一天,但是刚刚坐下又想起了那句话,还是去年入职培训在户外拓展时教练的一句话,原话是“这两天你们在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走出舒适区”,每次当想放纵一下的时候,总是想起这个,很精辟。其实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挑战舒适区、不断挑战惯性思维。

首先是舒适区。其实,以前是一个不怎么善于坚持的人,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坚持,都半途而废了,最后也害了自己,在那次很重要的考试败得很惨,后来就慢慢的在思考,有提升,但是不多,改进的也不够,直到研究生毕业来到北京,参加工作之后,这种感觉才越发强烈起来,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坚持,我记得好像有半个月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就是不服,那会就决定要挑战,也明确了一个原则,要经常挑战这种舒适区,每一天都不能让自己感觉很舒服、很清闲,出现这个状态,要马上“挑刺”,要自己给自己找事,然后也找了两件事来锻炼自己,读书和锻炼,然后把这个改变变成一天一天的监督,完成了要打卡,要记录,年底要做复盘,要回看,这种方式坚持了三年了,应该说现在终于有了一些成效,习惯也基本养成了,现在感觉已经培养出了强迫症,不读书不运动的一天,躺在床上后总是不踏实,总是感觉欠缺点什么,我想这应该就是成长需要的。

再谈谈惯性思维。这是这两天沟通交流的一个感触,随着在某一个工作领域时间的增加,经验的增长,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思维惯性,尤其是在类似的工作中,往往是一种模式在思考,在推动,会逐渐变得创新性不足、变通性不足,这一方面会影响最终呈现内容的质量,同样更重要的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与发展的脱节,其实想想,自己从事的这个报告的工作,虽说有这么多标准,但是也并不一定完成按照一种模式去做,换个思路没准会有不一定的结果,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艰辛的,但是体验一个不一样的过程,体验一种不一样的思路,也未尝不可,或许这块业务的工作思路会有新的方向。我想挑战这种惯性思维,其中的一个很实用的办法应该就是这种碰撞,完全不同背景的两个人,在一起推进一个工作的时候的这种冲击,这种碰撞,或许就不经意间将自己引出了这种惯性思维的怪圈;另一个方法我想或许可以考虑用一种体验法,通过一些活动,参加一些完全与现在不同领域的活动,比如我们稿文字的是不是可以考虑体验一下工业生产、体验一下逻辑推理,一些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记得前一阵看过一本书的介绍,好像是工科思维的社会学,视角很独特,还没来得及看,这两天的感触下来,这本书应该先学习一下,看看我们的这种工作在工科生眼中是什么样的,是通过什么方式开展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