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本“厉害”的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3263/e98a26be83ba4386.png)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2015年11月,该作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它就是《1984》。
说来惭愧,这本书真是我第一本囫囵吞枣看完的书,前后两个小时左右。原因就是它确实不是我喜欢的书。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不喜欢看翻译著作的,因为翻译某种程度上是二次创作,它毕竟是一种文学作品,文笔太差令人反感,不是简单方块字转换而已,它应该是比同声传译更为困难的工作,实在是太考验一个翻译家的文学功底了。所以大多数现代翻译的作品都没先辈大师们翻译的好看,我就直接拒看了。
这本书是小Q推荐我看的,这篇书评也是小Q鼓励我写的(ps,小Q童鞋,我严肃通知你,你已经严重影响我的精神生活了,感觉我以后会赖上你,请务必小心!),但是,还是想吐槽,天啊,这本书的政治气息太浓郁了,浓郁到让人感到压抑!同时,又让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就像看到中国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对于人们思想精神的压迫感。特别是里面很多这种机构,场景的描述仿佛就带有那种游戏者制定规则的感觉,我觉得很荒诞,神奇。怪不得它曾经是我国的禁书之一。假如,我要从政,我一定要认认真真把这本书再重复读几遍。
我是没有看书评就已经开始看这本书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有点云里雾里,觉得它好像是属于科幻类小说,但又非常的与众不同,一般的科幻类小说都会讲一些科技的极限、星球的战争、外来物种的入侵之类的。但很明显,1984并没有。它只是构造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
这个社会里有个“老大哥”,他的统治让我感到恐怖而无趣,可是,书中的大多数人都未曾察觉。不知道为何,一度让我想到朝鲜。我也曾在看到朝鲜的相关文章时,对那种极权主义感到可笑和无趣。虽然“纂改历史”、控制言论,设立“思想”警察确实能够建立一个庞大、牢固的王国。但是,牢固意味着不可随意变通和发展,意味着僵化,这种僵化也意味着死亡。固然这样的统治是不可以从内推翻,那么从外部呢,或许别人只是动个手指,就能让你像多米若骨牌一样溃不成军,正是所谓物极必反。这不是猜测,是肯定。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具备这些特点的统治者,他们采取了如大清闭关锁国、焚书等举措,妄图绝对极权掌控,拒绝沟通,结局都是一败涂地。
当然,无论读者批判与否,反正书中的人物都生存得很好。我特别喜欢看小说,因为每个故事的人物你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真身,每种思想你都可以在我们的世界找到对照的原物。比如书中就体现了人的生存意志是多么的本能,无论你生在什么环境,你都能适应并从中找到某种乐趣或希望,有时候这种生存意志真不是什么好事,它也可能是让你更好生存的阻力。
还比如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记忆偏差,我也觉得非常真实。我常常发现十年前同学跟我描述的事,和十年后他再次复述的事是不一样的,为了强调他现在的立场,他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否定过去或美化过去。我都默不作声,争辩是无意义的,时间本身是有生命和意识的,它带有主观性的,当你穿过它的时候,它可以 扭曲很多真实,在时间面前,哪怕是自己都不能相信。这时候,私密日记大约是最真实的记录了,如果可以,日记还可以永久保留你的曾经真实客观世界。这么看来,每天坚持客观写日记真是个好习惯,可惜,“臣妾做不到啊!”
啰里啰嗦讲了一堆,我还是不喜欢这本书,看书中的人,有性无爱,对过去的记忆是模糊的,对未来的期盼是渺茫的,可是,居然还能活下去?!我既觉得神奇,又觉得完全可以理解,感觉自己的三观都快被撕裂了。
不过,摸着良心说,这本书还是特别值得推荐的。里面随便摘出来都是金句,特别是家庭权利、政治观的领悟真真是精华。国内也有人做过金句摘抄,比如过周国平《风中的纸屑》,就是把日常随笔一两句人生感悟集结成册,真是没劲。《1984》要厉害多了,他把这些看似无厘头的精妙句子,拼接成了一本小说,一个故事,一个世界,特别特别的奇妙,哦,我错了,天与地,这两本书根本没有可比性。
by源源
2018.11.04
更多精彩好书推荐请关注源源微信公众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3263/c33a0e4e0385aeb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