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手写我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学习收获之三

2019-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zly云水禅心

今天,兰州市教育研究所语文教研员朱武兰老师重点给我们讲解了两大块内容:一、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并把语文核心素养归纳为四大部分: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逐一阐述了它们的内涵。那么,如何看待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是不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是不是反应了语文学科的价值?(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是不是符合课改的经验和思路?朱老师为了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些理论,就例举了雨果的一篇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我们语文老师不能把它上成历史课而应该遵循语文课的教学,用语言来教。特意创设了两个问题: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呢?圆明园到底耗费了多少钱财呢?都应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住雨果笔下的语言文字去感知。比如文中的“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让学生去想一想圆明园有多大?又比如“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等,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感悟,这样学生得到的理解和体会才是他自己的!最后谈到主题,雨果为什么要反对这种卑劣得行为呢?因为雨果是个人道主义者,他看任何人、物都是没有国界的,圆明园在他眼里是人类的、是世界的、是亚洲文明,这种对于人类文明的艺术被毁掉的行为自然是可耻的可恨的!所以雨果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对侵略者的一种控诉,谴责,嘲讽!而这种观点的表达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呈现的。因此,主题升华的路径与方式都应该基于语言文字!语文课的本质就在于语言,而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就在于你对文本的解读,你只有把文本读的厚厚的,你才能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的温度,把每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读活了!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设计。那么,如何来进行教学设计呢?她主要从三方面来谈:1、是从抽象化到主题化、情景化;2、是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3、是由零散化到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基于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改进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应该是: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科主题学习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针对“浅层学习现象”最重要的表征是:能够使知识长久,并能运用。学习者必须把握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即使知识结构化,而不是孤立的保有知识。)也就是说,文本、老师、学生之间要相互发生对话。而现实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大多数是伪阅读、伪回答。老师没有读课文就去讲课文,学生没有阅读文本老师就开始讲阅读题了,这就违背可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言语体验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语感很差,长期以往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学习收获之三

三、统编教材的使用方法。1、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第一层是教育目的,第二层是学科课程标准,第三层是学期、单元、课时层面的教学目标)关键技术: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2、阅读总目标: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强调“教方法”,并不意味否定理解和读懂课文的必要性及教学价值,而是希望阅读教学能够把眼光放的更长远。要从一篇课文的学习看到一类文章的阅读,从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学习看到阅读能力与素养的提高,从而更符合阅读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规律。紧接着朱老师就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为例来给我们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朱老师首先让我们关注单元导读、每篇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每篇课文后的思考探究,然后引领我们总结出了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朗读  2、体会情感  3、叙事策略。接着就拿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来进行这三方面的解读!朱老师给出了三个有效问题:一是这篇课文写亲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明确是从怀念母亲的角度来写的。那么作者写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艰难的母亲,母亲的艰难体现在哪里呢?)一个怎样的我?(有病,病在哪里?双腿瘫痪暴怒无常,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二是这篇课文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感激与忏悔的交织)三是是怎样的叙事策略。(节取片段,同一个场景中人物心情的变化,并用景物的变化来烘托人物情感的变化)在讲述清楚这三个问题后,朱老师就问道:题目《秋天的怀念》有什么深意呢?(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在这个秋天我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秋天又凋零了什么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学习收获之三

最后,朱老师就让我们全班同学以此来分组讨论剩下的几篇课文!最后朱老师给出了统编教材的使用建议:一是要读懂读厚教材;(练就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二是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单元:是学习单元,不是知识或内容单元,是基于课程目标与学科素养、由教师结合教材意图设计的高度整合的语言文字问题。三是基于学生“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去哪里,怎么去,怎么知道已经到那里了,不是教师告诉别人“我自己”要做什么,关键:(设计方向)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例举《卖炭翁》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我们应当聚焦“学习指导”: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质疑问难、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等学习行为,指导并促进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探索。突出教师在学生开展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地位。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学习指导的支点,实现经由语文知识的“路径”,而达到语文素养的“目标”。四是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依据清晰的目标,采用新增、删除、更换、整合重组的方法,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有用有意义。

改进教学方式,实质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追求价值:有品质的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学习收获之三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小结:核心素养,不是外部灌输的,而是问题解决中建构内化而成的,(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是靠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培育起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追求“海量”速度,而强调“少即多”。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强调“验证式”,更强调“探索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仅强调“小步骤分解”,更强调“完整问题解决”。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仅有通用法则,更要根据不同素养“因材施教”。

朱老师以《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为例,问我们:你们准备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什么呢?你能否根据整篇课文的内容设计几个核心问题呢?然后写出设置这几个问题的意图。

朱武兰老师一天半的课就这样结束了!而她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论讲解是很高大上的,她并没有给出我们展示一个完整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课的设计,而是只给了我们方向的引领,而到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怎样把朱武兰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掉呢?我想:这就要回到朱老师讲课时,时时提到的练就好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那就是对于文本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统编教材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试图自己把课文读厚,教学时再把课文教薄!要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我想这并非易事,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慢慢的悄然的改变自己的课堂,帮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的意蕴,逐步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在求索路上前行……(写于2019年10月14日凌晨1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学习收获之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