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专题闲话武侠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梦里花落知多少——少年郭靖与黄蓉

2016-07-04  本文已影响622人  西湘

金庸写了十五部武侠,从小试牛刀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到名声大噪的《射雕》三部曲,最后落幕于《鹿鼎记》。从《射雕》开始,其结构技法、人物描画都已显露大师手笔,所以,我总是不自觉地认为《射雕》才是查翁的武侠处女作,也是他构建金氏武侠世界的初心。

东坡赤壁怀古,遥想的是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郎,在通读金庸数遍以后,我屡屡回想并向往的是郭靖与黄蓉的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的美和好都是要留待将来回味咂摸的,人在少年时都迫不及待想够到将来,并且,那将来并不是身边的父母师长现今所过的生活,而是小说与影视剧里所演示的生活。《射雕》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作者塑造了一个可代入面最广的主角,像郭靖这样资质平庸的少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么一群生活在否定与轻视之中的徒有热血没有希望的少年,通过郭靖看到了打开了理想世界的可能性,在这个由中年人掌控的压抑无趣的现实世界里,那是他们的栖梦之处。

郭靖在蒙古大漠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与我们大多数的平民孩子没有两样,母亲每天耳提面命勿忘家仇国恨,小皮鞭一般抽着你,让你努力奋进。师傅们一边恩重如山地教养指导着你,一边又时时感叹你根本不是习武的材料,将来一定会辜负他们的期望。他一肩扛着必须要出人头地的重任,一肩扛着父母师长的重重打击与否定,迷茫而孤独地踏上了充满不确定性的江湖路。

他与黄蓉的相逢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缘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他刚刚离开师傅们独自历练,黄蓉就出现了,并且他们迅速地认定了对方是自己最想要的伴侣。张爱玲写给她的好朋友邝文美的信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每次想起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很可能错过认识的机会——太危险了”,我总是想把这句话套到郭靖和黄蓉身上去,茫茫人海当中,如果他们不能够彼此认识,那这个江湖将会是多么无趣啊。

我个人认为,黄蓉是金庸笔下塑造得最完美的一个角色,她美丽、聪慧、刁蛮、骄傲、狡猾、果决,没有她,整部《射雕》都将黯然无光,甚至整个金氏江湖都将大为失色。郭靖刻板诚实,虽然总是“伟光正”,却略显“假大空”,倪匡便称之为一个“道德假人”,黄蓉身上有许多为人诟病的缺点,却因此而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我最爱看的还是她的“泼”,江南六怪在郭靖面前总是自命再生父母,高高在上不可侵犯,一声虎吼郭靖就要乖乖跪下磕头,可是到了黄蓉面前便什么招都不管用了,急了她还敢对柯镇恶说“我大耳刮子打你”。

长期处于家长师父压制之下的郭靖未尝不想跟她一样任性捣乱一番,只不过他胡来的前提依然是政治正确,比如看到西湖边上酒楼里题着酸秀才们写的风花雪月的诗,觉得这些文人们每天只知喝酒赏花,不思复国雪耻,他便怒火中烧,舞起降龙十八掌来把整座酒楼砸得稀烂。而黄蓉做什么事情都是随心所好,比如她看到路过胖妇人不顺眼便割掉了人家的耳朵,因为心情不好便跑到人家的宴席上去胡闹,郭靖要娶华筝,她便要另嫁旁人,但是那也阻止不了她与郭靖好。黄药师虽然号称“东邪”,自称不屑礼教,内心却是牢牢被礼教所缚,他的女儿才是真正的自然随性,从不在乎世俗的看法。

这样一个刁钻古怪喜怒难测不按套路出牌的姑娘,也只有郭靖这样的人才能接得住了,连她爹黄药师也难免要挑她的毛病,骂得她离家出走。她与郭靖第一次见面,便毫不手软地对他一顿狠宰。把天价饭菜倒掉,他不怪她,赠她皮裘黄金,她连个“谢”字都不道,张口要他的小红马,他便乖乖奉上。就像黄药师在三试选婿的时候吹“碧海潮生曲”一样,黄蓉所谓的人性的“考验”,对郭靖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因为他不懂那些利欲算计,就像他不懂音律一样,恐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傻人有傻福”吧。

在外面的世界,郭靖原本饱受诟病的“傻”变成了散发着耀眼光芒的质朴与善良,使他结交到了洪七公这样的良师,周伯通这样的好友,还有黄蓉这样的挚爱,学会了降龙十八掌和左右互搏,得到了《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拥抱他的是不断接踵而至的幸运。

数学家华罗赓有一句名言“武侠是成人的童话”,我觉得金庸的十五部武侠中最接近童话感觉的就是《射雕》了。书中有很多难以拍成影像却能让人遐想无限的画面,比如郭靖和黄蓉带着小红马在满天繁星之下游过长江,还有二人从铁掌峰上骑雕而下,欧阳锋叔侄从明霞岛上逃跑的时候,黄蓉设计用大树做弹弓把自己当作炮弹发射出去攻击敌人,周伯通把鲨鱼训练成自己的坐骑,郭靖把欧阳锋抓住做成了一根大冰棒,黄蓉授计他带领上万名士兵用“降落伞”从悬崖上空降花刺子模……种种奇思妙想,处处灵感火花,对于少年郭靖和黄蓉来说,这世界像万花筒一般新鲜有趣,而我们眼里的他们的经历更是神话一般精彩。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他们在陆家庄短暂分别后重逢的场景。“两人直说到月上中天,此时正是六月天时,静夜风凉,黄蓉心中欢畅,渐渐眼困神倦,言语模糊,又过一会,竟在郭靖怀中沉沉睡去,玉肤微凉,叹息细细。郭靖怕惊醒了她,倚着柳树动也不动,过了一会,竟也睡去。”

这一幕让我想起那首著名的老歌: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罢,少年不识愁滋味也罢,不论前路等待他们是什么,在这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心里,一切浑如游戏般简单。

穿过惊涛骇浪的险恶江湖,他们成了“五绝”之后的新一代掌舵人。不知道大家可曾留意过,郭靖在张家口认识黄蓉以后,南下太湖、桃花岛,经临安到湖南岳阳,回到嘉兴烟雨楼的时候,已经可与全真七子比肩,跟黄药师这等一代宗师动手了。此时距他从蒙古回到中原不过半年时间,他已经从一个武功平平名不见经传的傻小子变身为一个武功卓绝的一流高手。

中年人的十年八年都是指顾间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在发生着剧变,只恨昼短夜苦长,恨不能秉烛游。成名要趁早,遨游世界也要趁早,那时候的欢乐痛苦都是不掺任何杂质的,以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浓度,这也是《射雕》之所以经久不衰热潮不减的原因之一吧。

从《射雕》到《鹿鼎记》一路读下来,像一个人经历了风霜叠加的一生。我觉得,经过《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的蹒跚学步,到《射雕》的时候,作者对武侠世界的领悟也进入到了少年时期,再到《倚天屠龙记》的时候,作者进入了武侠世界的青年时代,《笑傲江湖》是心力交瘁的无奈中年视角,到了《鹿鼎记》成了一个阅尽风霜大智若愚的老叟视角。

在读完这一系列以后,我仿佛心有所失,即使在明白了这个世界终极的虚幻奥义之后,我依然不自觉地回味并向往《射雕》时代的豪情。

在那个时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作为中坚力量支撑着整个武林,少年弟子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成长,去烦恼,去爱,去恨。那个时代的江湖是以洪七公为中流砥柱的:“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人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心薄幸之辈。”那时的江湖价值观是二元的,遇上好人要行侠,遇上坏人便锄奸。不像《笑傲江湖》那样,师傅不是师傅,男人不是男人,正邪莫辨,雌雄不分。那时候的忠义是“咱们既学了武穆遗书中的兵法,又岂能不受岳武穆尽忠报国四字之教?咱俩虽人微力薄,即也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那时候的爱情,是“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这是少年视角里江湖应有的模样。

金庸出生于战乱年代,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他一直有着为国建功为民请命的梦想。只不过,除了1938年在浙江战时青年训练团中穿过半年的军装,他这一生从来没有机会奔赴真正的战场保家卫国。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曾梦想过自己能够成为郭靖那样的力挽狂澜的大英雄。从这个角度来看,武侠不但是读者的栖梦之处,也曾是作者的栖梦之处。

于是,在在经历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游,也经历了“一生美梦几乎碎成片片”的少年烦恼之后,郭靖和黄蓉开始接过了为国为民的担子,奔赴襄阳前线。当蒙古大军驰至襄阳城外,看到的是一座空城,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少年骑马绰枪,站在护城河的吊桥之前。

他们并肩立于吊桥之前,面对的不止是数万蒙古铁骑,还有未来的纷纷世事。但是,不论前路是风霜雨雪还是铁马冰河,他们都将坚定地携手向前,直到最后的一刻。

对于整个的宋王朝和汉民族来说,那是最坏的时代,而他们,是最好的少年。

------------------------------------------------

图片来源:83版《射雕英雄传》剧照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