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流水账
早上爬起来,就去买菜,心想一个人太孤单了,就把女儿弄醒了。
女儿不乐意起床,我就和她说,要去小区河里收地龙了,看看有没有抓到鱼,于是女儿一骨碌爬起来,脸不洗,牙不刷,头也不梳,站在门口喊我,“老爸快点”。
满怀期待地把地龙收上来,结果捞了个寂寞,于是又往里面扔了一包饵料,再扔了块砖头,这样地龙可以沉得深一点,地龙这个东西,已经是第二次买了,从来没有捕到过任何一条生命体,最大的收获就是收地龙时的那几秒钟忐忑心情。
对女儿说,没抓到鱼,去菜场买吧。
来到菜场的时候,7点还没有到,天成露天菜场的门口,已经停满了电动车,我们中国人对吃是有执念的,尤其是老一辈饿过肚子的,今天又恰逢中秋,于是7点不到就挤爆了菜场,什么天一广场,万达广场,万象城,印象城,加起来人气都不及这里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菜场,里面买菜的人就像庆祝巴萨夺冠的球迷一样,把里面塞得水泄不通,摊主们也纷纷涨价,原来花鲢鱼头18,鱼尾8块。今天变成了鱼头20,鱼尾10块。正如《多收了三五斗》里面说的那样:“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而不粜那已经送到河埠头的米,却只能作为一句激愤的话说说罢了”,带着女儿大老远来买鱼,结果涨价了2块钱,我也很激愤,不过最后还是买了条鱼尾巴,两斤六两。
买了鱼,又买了芋艿,这两样东西就像最佳拍档一样,炖鱼块是缺一不可的,红薯竿子以前是用来喂猪的,现在不养猪了,也不能浪费了,于是上了餐桌,另外女儿喜欢生吃黄瓜,也买了点,丝瓜扁豆是当季食材,也买了,作为浙江唯一吃辣的衢州人,辣椒也少不了,女儿是吃货加颜控,一堆辣椒里光挑红的,把摊主心疼得无可奈何。
买完了菜,顺便在菜场门口吃了个早餐,21块钱,两个人也没吃好,勉强吃饱。
回到家里便开整了,把鱼尾巴刷干净,用锋利的刀子切片,切了一碗鱼片,用来做番茄鱼,剩下的鱼骨头剁成块,用来炖芋艿,然后是给芋艿刨皮,这东西圆不隆冬,皮削了一半之后,还滑不溜秋,几次差点刨到了手,最后就是剥番薯竿子,因为竿子外有一层纤维物质,必须要剥掉,剥皮的时候,真的是轻不得,重不得,一旦皮断掉,就很难剥干净了。
就这样又忙了大半个小时,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给我带早饭了吗?
我不理睬,那个女人就走到我身后,看着我拨红薯竿子,她不帮我,我也不理她。
后来她就开始烧开水,烧完了就开始泡藕粉,泡藕粉需要不停搅拌,她就拿着个金属调羹,站在我后面叮叮当当,像在给我伴奏似的。
大家猜猜,这个女人到底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