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辑(六),关羽是如何成为财神的?
现在每天晚饭后都会陪老妈散步半小时,今天就一路走去了最近的寺庙,然后又有幸见到了财神——关羽。
正月初五应该拜财神,这传统我竟然是从朋友圈知道的。
在很多寺庙里,他还是武圣,和孔子的文圣相呼应。
但是孔子是谁?关羽是谁?一个武将被封神,而且掌控了两大香火最旺的神职——一圣一财,这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也是中国特有的。
至少在日本和韩国,关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武将而已。
那么,我们就得研究一下,关羽身上的哪个点?亦或者说哪个人设,被泱泱历史所选中,从而变成如今的逆天地位的呢?
中国人都知道,当然是“义”。
义,不仅仅符合中国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也就是儒家的底层价值观,同时它也是在粗放协作体系里最底层的信用体系。
前者提供了文化土壤,让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认可并推崇了这个价值观,后者则体现在民间的协作体系里的重大作用。
陌生人之间建立初期信任靠的是什么?是共识,这个共识哪里来?来自于对“义”的约定与履行,特别是在民间组织和商业协作里,这个价值观特别的重要。
那么,义的载体,为什么会是关羽呢?
这就不得不说故事的魅力了,如果大家读过真实的历史,可以从《三国志》知道,关羽这个武将在武力、智力上都没什么突出点,而且刚愎自用,刘禅给关羽的封号是壮缪侯,谬是名不副实的意思。
从这么一个有性格缺点,又毫无特色的武将,变成“义”字符号的化身,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说起故事,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三国演义》了,所谓演义,其实就是评书。整部《三国演义》,其实就是罗贯中整理了大部分民间评书,然后加工完善而成。
引发大众传播,激发人们情绪的,不是那些复杂的真实人物本身,而是一个个标签化的人设,越是黑白分明,越是脸谱化的人越能受欢迎,因为这能满足我们的幻想。
现在娱乐圈流量明星,用一个个人设大势圈粉背后的逻辑,和在那个年代一个个说书先生用一个个人设把故事人物营造成大IP是一致的。
现在综艺和走秀中的套路,古人用的同样如火纯情,讲故事说评书的人,会想尽各种办法突出人物身上某一个鲜明的特质,比如曹操疑心病重,诸葛亮神机妙算,而关羽则是成了讲情义的代表人物。
随着三国故事的流传,关羽有情有义变成了一种共识,因为在故事的不断传播过程中,讲故事的人会一次次的进行强化这个人设。
比如真实历史中,关羽投降了曹操,投降这个行为就相当于背叛了刘备哈?怎么办?于是讲故事的人就解释说那是关羽为了保护嫂嫂。
而下一个讲故事的人又加入了细节,让曹操把关羽和嫂嫂关在一个房间,而关羽一夜未睡,手捧《春秋》,直到天亮,让曹操心服口服。
这让关羽,在对刘备的忠诚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对于男女关系的清白的坚守。后来慢慢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再到最后华容道放走曹操,一个个故事逐渐丰满了关羽整个“义”的标签。
当然有人会觉得,为什么选择关羽赋予“义”呢?当然是因为关羽的经历,特别适合表现“义”。
首先作为蜀汉第一武将,天然属于正统的,在宋代三国故事传播最广的时期,人们普遍接受蜀汉才是正统,这就让关羽成了一个正面英雄。
然后关羽熟读《春秋》,这在武将中非常少见,熟读春秋意味着关羽懂得儒家的伦理纲常,也就是“仁义礼”,也就拿到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最后从经历上,关羽受到了刘备和曹操两方势力的赏识,而且虽然投降曹操最后却回到了刘备身边,这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经历,天然给描写“义”提供了剧本。
所以关羽的特殊性,让历史选择了他作为“义”这个人设的承载者,并在不断的演变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那么,从脸谱化的知名历史明星,最后神化成人人祭拜的关帝君,中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宋朝以前,前世帝王,贤人能才,山神水怪,甚至各种动物都是民间祭祀的对象,那么作为蜀汉地区的第一武将,自然也会被人祭拜。
不过他是如何脱颖而出,最后把信仰传遍天下的呢?中国人信仰的是实用主义,也就是“唯灵是信”,只要灵验就祭拜,不灵还会面临拆掉的风险。
老百姓觉得关羽灵,是因为他很好的完成了他作为神最初的职责——守护盐池,没错就是生产盐的那个地方。
关羽出生的地方在山西的解县,那地方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盐池又很像农田,非常害怕自然灾害,所以人们自然会在盐池附近设立神庙,保佑风调雨顺。
北宋的时候来了一次洪灾,让盐池遭受重大损失,盐又是国家的重大财政来源,于是皇帝非常重视,于是修复以后册封了当地出生的关羽爵位,确立了守护神的地位。
天灾这种事 ,来来去去,而老百姓呢自然是有幸存者偏见的,一旦天灾来了,那就是祸,但是天灾过去了,就是神仙的功劳了,等下次灾害来了,老百姓就会再次来祭拜,来来回回成功几次,香火就起来了。
好产品自带传播属性,灵验的神仙总是身兼多职,于是关羽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开始普遍化了。
在古代,治水一直是一个大工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一个官员在治理水患的时候,被百姓建议要祭拜下关羽,他不信,于是百姓就没啥动力,因为只要遇到不顺的事情,就会怪官员没拜神。
然后他不得已只好去拜了,当然大家心理学也知道一些,这时候百姓就会关注那些正面的好消息来验证关羽显灵。
后来官员把这种依靠关羽,凝聚组织战斗力的方式运用到了其他地方的水利治理,慢慢扩散了开来,并且这种事情在其他事情上也开始被使用,因为关羽的背后,符号是“义”。
这里就不得不说最关键的出场人物——晋商群体了。
晋商是最初修建关羽庙,和传播关羽庙的一群人,一方面这是他们老乡神,另一方面晋商那时候以盐发家,最重要的是关羽背后的“义”能够凝聚起信任的力量。
于是他们就把关帝庙,带到了全国各地。
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晋商变成了中国社会一支非常大的力量,甚至于国家要发动战争都要向他们借钱。而且明末清初他们给予了满族政权极大的支持,等清朝建立以后,回馈给他们更大的利益。
这时候关帝庙也随着晋商的空前强大,其关帝信仰也随之达到了顶峰。
而且这时候关羽早已不仅仅是盐的守护神和水利守护神了,更是变成了商业的守护神,这也是他成为了现在财神真正的来源。
因为商人在前往各地经商的时候,都会祈求关公守护,而生意成功之后,就会修建关公庙进行还愿。
商人有钱,修的庙自然更大,香火自然更旺,关公信仰也也来越兴旺了。
当然这还仅仅是民间的力量,如果在往上一层变成圣人,也就是武圣,那就必须要皇权的加持了。
皇帝祭拜武神,自然是因为战争,唐朝的时候武神庙里关羽并不太出众,而且关羽战功并不如何突出,为什么最后关羽变成了战神呢?
还是要回到“义”字上来,忠义忠义,这是关羽的人设,皇帝其实关心的并不是勇猛,并不是强大,而是忠诚!
所以靠得住的武将,才是属于皇帝的武将,于是从宋徽宗开始,就开始单独祭拜关羽,而不是唐朝一样,一起祭拜众多的传世武将,争取战争胜利。
而第二个给予大助攻的,那就是朱元璋了,他把唐玄宗的武神庙废掉了,单独给关羽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关帝庙,从此只祭拜关羽。
而到了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简直是关羽的忠实超级大fans,几乎每次都拜,封号也提升到了我们熟悉的“关帝圣君”。
最后,雍正皇帝下令把关帝庙,直接改成武庙,和孔子的文庙平起平坐,关羽也终于成为了中国人最高的信仰。
从最开始故事的力量,到民间信仰的力量,商业的力量,最后到皇帝的助攻,终于把关公推上了神坛。
而关公之所以能调动这些力量,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身上的特质,他的经历,适合承载中国古代社会的普世价值——“义”。
当然,他也成为了“义”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