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理财投资保险知识与销售技巧

香港保险到底好不好?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266人  公子韬韬

别说香港保险不好,对香港人自然是好的。

对内地居民好不好呢?众多的声音,究竟什么才是真的?

全是真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到底该听哪个声音?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香港保险,到底值不值得我们购买。

监管因素

早在2016年的4月份,保监会就发布了大陆消费者购买港险的一些风险提示,内地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由保监会监管,而香港的保险则在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的保护范围;内地与香港的法律不同,一旦发生纠纷及诉讼就需要在香港完成,而香港的诉讼费极高,香港向非港居民签发的保单,必须本人到香港当地办理投保手续,如果在内地签署投保单,发生理赔时保险公司可能拒赔。但很多人为省下去香港的差旅费用,就在内地“下单”,保单无效风险就冒出来了。

货币汇率因素

若内地人士赴香港地区买保险,若是长期储蓄型的保单,且是以港币标价的保单,那么汇率风险比较大,毕竟港元是与美元采用联系汇率直接挂钩,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港元的贬值风险就较大。实际上这些年,港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也较大。即便当初是购买美元保单,相对人民币而言也同样有贬值风险。例如多年前,美金换人民币都是1:8以上的汇率而现在只是1:6左右。

法律政策因素

中国法律规定大陆保险公司不允许倒闭,严格监管!而在国外,即使是富通这样的大公司2008年也险些倒闭,香港的小保险公司风险更大。若境外保险人经营出现问题甚至破产清算,内地投保人未必能够及时获知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比如中国法律规定:「失踪2年可宣告死亡」,在香港却是规定:「失踪7年才能宣告死亡」,如果在大陆长期生活在香港需要重新请律师准备赔付法律证明,而在香港买的保险在中国不具备避税避债功能。

服务因素

选择港险后,保险公司的增值服务完全放弃。保险自身的理赔服务谁都不想要,有也就是一生一次。更多的是平日里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帮助投保客户获得额外的价值,但因为身处内地,是无法享受到的,只是每年交钱而已。长期人身保险,就需要长期服务,而在香港服务不便利,办理理赔跑香港不便利。尤其是期交,要考虑每年亲自赴港缴费是否方便,托人代缴是否安全,在香港境内银行开户并签约代扣代划的成本和费用等。

条款差异因素

大陆的保险产品,一经缴费,费率就锁定终身,在香港公司的保单中,通常会有一句话即“此基本保单制保费率并非保证不变,我们保留不时检讨保费率之权利”,即意味着如果赔付率升高,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情况提高缴费费率。香港保险产品前几年的现金价值非常低「甚至为零」。临时周转,急用现金的保单贷款就没有意义了。

就医便利因素

若内地人赴港买了重疾险或其他健康险后,仍在内地就医,则通常只就医于保险公司指定的签约医院才能获得赔偿。除非被保险人与指定医院相比邻,否则,异地就医的费用成本会大大增加,香港各保险公司的内地签约医院数量有限,目前也未做到至少一城一院的布局。例如:某香港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指定签约医院虽有百家,但具体到广州及附近地区则只有两家。即使是同城,也有交通费用和便利性问题。相反,内地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险,通常二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医疗诊断、凭证即可作为索赔凭据了。香港买的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内地居民购买香港地区的保险,若选择在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是否会承认是个问题。境内外医疗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如果保险合同中对于判定标准未约定或约定不明,那么,理赔时对于“是否构成保险事故”便容易产生争议。

保险责任差异因素

最容易曲解的重点产品类型就是重大疾病保险,也属于健康保险,应该是最复杂的保险产品之一,里面有太多的医学概念,以前面所说的肿瘤TNM分期为例,T代表肿瘤大小,数字越大表示肿瘤越大,N代表淋巴转移,M代表远端器官转移。一般人投保人不可能掌握这么多医学知识。也就是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对条款保险责任的误解,从而导致的理赔纠纷,在内地和香港都有可能遇到。由于距离远文化不同,了解太少,可能存在很多隐藏的问题,都会加大纠纷的风险,既然是人身保险,就会有纠纷的可能,一旦诉诸法律,那就是旷日持久的国际官司。

语言成本因素

香港的官方语言采用中英双语,文本文件也有中英两种版本,而保险合同条款通常为保险人事先拟就的格式条款且其中包含有大量专业技术性词汇因此,英文不熟练的内地投保人应慎签非中文版本的保险合同,谨防“看不懂”的保险合同中可能隐藏的拒赔陷阱。这样看来,内地人赴港买保险从投保到理赔再到争议解决,多个环节需要投保人/被保险人付出不菲的成本代价。

利益的不确定性因素

客观地讲,香港分红型保险在过去几年的实际分红水平确实保持了相对较好的收益水平,总体都在6-7%的年回报率。但这只代表过往的回报率,并不能以此判断未来这种高收益可以持续,那么,为什么香港保单收益会这么高?因为香港的保险产品以长期持有为主,大部分产品前两年的现金价值为0,也就是说退保时,客户一分钱都拿不回来。这样,客户在短期内没法退保,而保险公司就可以用这笔钱去选择长期的投资项目,甚至提高股票等权益类投资的占比。但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过去几年好,不代表未来一直好。港险中有一句话,叫做如果患了轻症,最好不要办理理赔,会影响分红,虽然分红可能不多,但蜗牛再小也有肉。

综上所述:

如果您有了投保的想法,一定要先在当地寻找优秀的保险顾问咨询,了解最新最先进的产品和方案。不要仅听信香港顾问一面之词。

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则要找专业负责的保险顾问仔细咨询;二则要按照香港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和国内保险公司相比,投保前后有哪些区别,如付款方式、货币差异、术语、理赔范围和限制情况等,务必谨慎对待。

国内的保险公司正处于上升期,投资回报和保障范围逐渐与国际接轨,远比香港更加安全、稳健、可控。

我们要客观的看待香港保单,无论香港保险公司说得有多好,在国内买类似的保险一定不会让你后悔,只会方便、快捷、周到。

—————————————————————————————————————————

以下是一个刚从香港的保险公司跳槽到平安的同行日记。

她分析香港保单的优缺点:

1、内地无网点,服务理赔都麻烦。如果更改保单资料要去香港签文件。

2、理赔金额给支票,变现成问题。中国公民每人每年只有五万美金的外汇兑汇额度。

3、重疾当地诊断只认可指定的部分三甲医院,如果结果不认可,需要去香港医院出诊断报告,(时间精力最重要的是身患重疾的病人是否能经得起折腾?)。

4、理赔重点不一样,香港手术费用高因此手术费限额高,但内地医药费杂费多就算全部高限额赔付也不够用。

5、所有香港保单都需要人到香港签署,在内地签署的保单是"地下保单",不受法律保护。

6、保单以美元港币结算,汇率风险无法掌控。

7、香港保险公司多数为外资公司,可以撤资,例如香港苏黎世保险公司于2013年12月撤资,经香港保监会介入后留100人服务10万客户(国内不允许破产,只允许收购或兼并)要经常上网查看保险公司情况和自己保单利益。

8、香港宣布不接受非香港居民保险投诉,发生纠纷只能去香港法院请香港律师(其中费用无法预知,时间成本不低)。在香港买的保单也不受大陆法律保护。

9、理赔资料不齐全或丢失,往返成本又得增加且理赔延迟。

总结:香港保单看似便宜,实际其他成本很高。买保险请考虑清楚,先让你的保单保险起来!香港保单我们是否能掌控应该考虑,别光顾着眼前的便宜因小失大。 如果客户有以下情况可以考虑去香港买保险: 1. 有考虑去香港定居 2.在大陆保障全面,额度足够的情况下,有某方面的家族遗传史,想在某一单项上加大保额,可以考虑去香港买单一产品提高额度。

注:此文非原创,网上收集,知识共享。

本文说的就是这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